由于口罩紧缺,不少脑(博)洞(才)大(多)开(学)的网友们就开发出了一堆“重复使用口罩”的方法。
我们的求真君也在《重复使用口罩,网传酒精、紫外灯等消毒法靠谱吗?》一文上对很多方法进行研究测试,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及时食用。
特别是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发现在确定诊出的病例门把手上测出新冠病毒后,消毒杀菌产品更是被一抢而空。
但是除了药店会出售消毒杀菌产品外,大到超市,小到便利店都有出售,能够说是种类非常之多,但不是所有消毒杀菌产品都能对新冠病毒起作用。
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则为无效消毒剂,如滴露、威露士、蓝月亮等含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水。
OK,看完总结想了解更多的童鞋能够继续往下看,想去抢购的也要记得戴口罩注意避开接触,做好卫生防范。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明确了新冠病毒能够最终靠接触传播,所以消毒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对应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确定诊出的病例门把手上测出新冠病毒,所以预防新冠病毒,不仅外出要佩戴口罩,在回到公司或者家中后一定要先洗手。
常用消毒杀菌的方式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灭菌是一种专业说法,杀菌是我们常用的说法)。
根据《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对新冠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的介绍,我们只要选取的正确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但是这两种方式的应用限制范围比较局限,比如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门把手等做消毒时,不能有活人活体。
因为紫外线除了能够灭菌,也会对的皮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眼睛直视也同样会受到损伤,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并不建议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经过30分钟的56℃高温处理能被有效灭活,但我认为对门把手等消毒意义不大,这种方法合适用在带有高温清洗功能的洗衣机上,对衣物进行消毒。
所以针对门把手等家居类物品的消毒,最佳的是使用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易燃有毒性的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氯仿,化学名为三氯甲烷,是一种遇光照会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的无色透明有毒液体,与一样受到公安部门管制。
所以这两个大家都不用考虑,即便你是有,我也不建议你使用,因为安全最重要。
为什么最佳?这是因为75%浓度的酒精能够渗透进入病菌体的内部,使病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即灭菌。
而当酒精浓度超过80%,浓度过高的酒精会首先使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70%以上)凝固变性,这样反而形成了一层“保护壳”,使得酒精无法深入菌体内部,进而影响酒精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因此,酒精杀菌,绝非浓度越高越好,浓度太高,反而可能会影响其杀菌效果,而且75%医用酒精可以非间接接触人的皮肤,成人、儿童皆可使用。
比如这种95%的乙醇消毒液,就是浓度过高,需要在使用前按照说明或体积进行稀释,将其稀释至75%,否则不能有效灭菌。
鉴于目前直接购买医用酒精很难,我建议我们大家可以选购一些70%~75浓度的酒精湿巾,用来对手机、遥控、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消毒都比较方便。
而长期使用75%医用酒精消毒也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
含氯消毒剂不是指名字中含“氯”字,而是指含氯消毒的消毒剂,比如日常常见的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者含氯泡腾片。
虽然含氯消毒剂灭菌作用很有效,但在使用时也要多加注意。比如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达到灭菌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可用于地面、墙面等不易被腐蚀的地方。
含氯消毒剂需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稀释使用,注意避开皮肤和口鼻,有条件下应佩戴口罩、橡胶手套,防止与皮肤、口鼻直接接触。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含氯消毒剂不能与洁厕灵同时使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也比较常见,如过氧化氢(双氧水)、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因为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效果好,是一类安全、绿色环保的消毒剂,如3%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作伤口抑菌液,但高浓度的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需要稀释后使用。
不过大多数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不稳定,容易分解,储存和使用时要避免高温和避光。
上述几种消毒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能够有效灭菌的。
但毕竟都是化学药剂,多多少少会对人体有刺激性作用,在这里我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遵循使用说明,小心使用。
此外,也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两种对新型冠状病毒无效的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较为常见的是对氯间二甲苯酚、氯二甲酚、苯扎氯铵以及氯己定等,购买时要看清楚其有效成分。
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恐慌,要正确看待这次疫情,目前确诊增长人数已经逐渐下降,如果家中或小区中没有确诊的患者,就不必太过担心,做好消毒防护措施就可以比较有效的预防。
如果真的有消毒需要,你们可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针对存在的接触传播路径进行一定的消毒,比如外卖、快递、门把手。
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手卫生,一定要认真洗手,做好日常清洁,这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