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笔者之所以在政界、学界、业界大搞乡村旅游的情势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提出“乡村旅居”的概念,主要是基于“概念定义偏差会导致市场定位失准”的忧虑。事实也确实如此,并造成了“乡村旅游”的一些乱象。
任何事物,其概念定义务求精准,因为概念反映本质,进而决定发展趋势、策略和路径。乡村旅游的定义如果不准确,就会导致政府的失职和失策,以及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形象定位、功能定位、产品定位、产业定位的失当,在实质操作层面,直接引发了开发目标、路径和策略的偏差。
由于乡村旅游概念出现偏差,从政府到企业,从规划到建设,从消费到运营,出现管理失位、决策失误、定位失准、资源失察、投资失利、运营失当、项目失败的“七失”问题。
上述非正常开发的结果是:白白把一个颇具空间感和时间感的乡村,搞成了一个个同质化的景点和短暂的一日游。
单纯为游而游、为乐而乐、为吃而吃、为行而行、为卖而卖,唯独没解决让城里人“住下来、如何住”的问题。殊不知,周五到周日,两天两夜的消费对与乡下人才是最有价值的,对于城里人才是最有意义的。
乡村旅游的定义是不准确的,这既是旅游发展初级阶段观光概念的固化和延续,又是受到了从上到下要政绩、走形式、重利益的劣风影响。乡村旅游是一个伪命题,乡村旅游的错误概念亟需更正,不能将错就错,因为这不仅仅是概念上的懈怠,而是意识上的不屑和迟滞,是工作上的不认真和不负责。
乡村旅游本质上是乡村休闲,无论从市场需求看,还是从资源条件看,抑或是从乡村振兴角度看,乡村旅居都是乡村休闲的一种正确承载方式。
之所以提及“时空感”这个颇似国土空间规划的“时空分布”的概念,是因为旅游市场面对的消费群体只有两类:一类是现代人,一类是城里人,归根结底是一群现代的城里人。这就是旅游市场和产品定位必须予以考量的时空二维性原理。
乡村旅游与乡村旅居,一字之差,所依赖的资源却不完全一样:前者离不开核心旅游观光吸引物,后者原则上只要良好的环境即可。当然核心景观可以为乡村旅居锦上添花,有景区依托的乡村旅居更有市场吸引力。
从时间维度考虑,现代人喜欢的东西,要么是古老的,要么是超现代的。原始农耕、传统农耕、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AI时代,在这个时代发展链条中,最古老的原始农耕文化更具神秘性,超现代的东西更具魅惑性,由于时间越久远,与现实的反差越大。
旅游不唯高大上,不止新奇特,差异化才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当然,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都没有存在的现实条件,我们只可以借助于“创意+科技(VR/AR/MR)”手段,通过迷幻、科幻、玄幻、梦幻的形式来表达。
从空间维度考虑,城里人喜欢看的,可以是城里没有的乡村田园风光;也可以走出日常生活所在地,去异域,去他乡,去异国,越远越好,因为越远地域差异化越大。正如那句非常有名的话,“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但无论如何不会是现代日常环境下司空见惯的事物。
这种差异化可能存在于现代与古代、传统与时尚、内地与边区、国内与国外、森林与沙漠、戈壁与田野、平原与山区、山地与海滨、南方与北方、大陆与小岛、宏观与微观、现实与虚幻、城市与乡村,等等。
对于乡村,在空间维度上,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传统意义上的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形神有序、节奏舒缓,有我们久违的乡音、乡俗、乡情、乡礼和乡味,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以及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下人过着安适稳定、恬淡自足、和谐相处、平实素朴的日子,一如《桃花源记》的世界。
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乡村旅居者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魔力,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居资源。
在时间维度上,如果说世界上最美、最具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在欧洲,那么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善、最成熟的乡村一定在中国。
继2019年6月第5批公布后,国家级传统村落总数已达到6819个,这些传统村落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古道、古驿、古祠、古庙、古桥、古渡、古井、古树等元素,有历史、有家族、有民间传统文化、有独特的生活方式。由于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这些古村落被完好地存下来。而在城市,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古老的街巷已所剩无几。
乡村资源是全方位的,还可以从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两方面来分类。自然原生态包括:山水形胜、植被覆盖率、空气和PM2.5、气候、负氧离子含量、噪音指数、水质、土壤矿物质、有机农产品食材、原生中草药材,等等。人文原生态或可概括为“六风”,即:田园风光、乡村风貌、民间风物、乡土风俗、民族风情和传统风味。
但有一点是不可忽略、也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在休闲时代,乡村旅居的核心资源应该是原住居民。
因为所有物化的东西不能离开原住居民,乡村生存、生态、生活、生产和生命遗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润了原住居民活动的履迹。乡村正因为有原住居民的存在,才有故事、有亲情、有交流。反之,假如没有原住民的参与,就只剩下一个冷寂寥寥、萧杀萋萋的废村和荒野。
还因为旅居者追逐的是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的完美融合和再现,才是一个完整的乡村。
我们还可以用“三老”资源来表述乡村旅居的环境条件,即: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老天爷赐予的自然环境和老百姓笃守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后者,传统习俗最接地气、最含信息、最接近生活本质和底色,蕴蓄着满满的原态生活、人间烟火和市井风情。
在湖南娄底市的紫鹊界梯田,我曾目睹过几个欧洲人在堤堰之上,一呆就是一天。紫鹊界在哪里?紫鹊界有什么?欧洲人来这干什么?
紫鹊界位于新化县水车镇,周边的梯田达8万亩以上。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至今已有2000年,是中国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化糅合的历史遗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紫鹊界梯田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没有一口山塘、没有一座水库,也无须人工引水灌溉,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专家评价其可与都江堰和灵渠相媲美,把这种自流灌溉系统称之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迹”。
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宛如天上瑶池,人间仙境。
南方稻作文化与狩猎文化的巧妙融合成就了紫鹊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稻作文化遗存,这里民风淳朴,梅山山歌独具韵味,山歌、民歌、情歌广泛流于民间,妇孺皆知;梅山武术自成一派;紫鹊民居古色古香、别具一格;草龙舞、傩面狮身舞原始神秘、别有风情;苗、瑶风俗依然如故;梅山饮食风味独特,绿茶、腊肉、豆腐丸子、冻鱼、糍粑、甜酒、魔芋、笋干、蕨菜、薏米、天麻等久负盛名。可谓是民风淳古、物阜蕃昌。
紫鹊界,有田园风光,有人文遗迹,有民族习俗,有风味小吃,有瑶家客栈,有主题民宿。这些欧洲人徜徉于田间地头,踟蹰于瑶寨村落,沉浸于民族风情,感知的就是紫鹊界的古朴纯真、恬淡静谧、原汁原味、知足简单,这就是城里人乃至外国人趋之若鹜的动因。
乡村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们的城市人口压力持续不断的增加,城市资源渐渐稀缺,城市空间趋于狭窄,城市环境越发恶化:污浊的空气;污染的水质;刺耳的噪音;拥堵的交通;紧张的工作;彻夜不灭的灯火;对门不相识的人情冷暖……
根据过往国外发达国家旅游发展规律,在后工业革命时代,必然引发乡村革命。乡村旅居源于工业革命,却依赖于生态革命。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城市失去人类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信息革命更是在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世界性城市文化雷同化的负面影响。
正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化会使人类失去栖息地,人们才迫切地需要一个缓解压力、释放身心的生活空间,以致于乡村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乡村旅居受到城里人青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归园田居》中著名诗句。生活在1600年前的陶渊明,却对后工业革命时代城里人的乡村情怀、乡愁情结及最向往的乡村旅居生活方式,作了最真切的诠释和最贴切的注解。
自从有了陶渊明,人人心中便有了一个桃花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文人骚客,地主豪强,古今如此,中外如此。
颐和园的耕织图,曾是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相当于皇家的乡村旅居。在这座皇家园林里,有山有水,有村有田,有耕有织,延赏斋、织染局、蚕神庙点缀其间,另有水村居及水乡田园。对于皇帝老儿,与其说身居庙堂、心怀天下;倒不如说是久居深宫,也怀有一颗渴望归园田居的凡心。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章节叫《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来自什么地方?就是宁国府的乡下庄园,据说宁国府在乡村共有十七个庄园。
大观园中景致众多,其中一处叫稻香村,跟大观园其他建筑的富丽华贵不同,此处的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书中这样写道:“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此番光景,曾引得贾政有“归农之意”。
早在上个世纪初1919年,英国人霍华德就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旨在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在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1944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大伦敦规划确定了空间模式为“中心城—绿化隔离带—卫星城”的结构,以通过鼓励人口的迁移、扩散来缓解内城拥塞的压力。这些卫星城市和新城远离伦敦,城市功能完善,规模较大,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新的反磁力中心。后来,美国在霍华德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堪称“田园城市”经典案例,城市为青山和人工栽种松林翠柏所环拥,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城市呈环状由市中心向四周辐射,城郊与周边乡村毗连。市区极少高层建筑,市民居宅大都为低层别墅,前后种植草坪花木。无论市区或城郊,只看见幢幢红、白色为基调的建筑分布在绿荫花草之中,整个城市犹如大花园。堪培拉,虽为现代城市,却与乡村旅居有得一拼。
谈乡村旅居,不得已提乡村振兴。因我们的大多数乡村出现了问题,“空心村”随处可见;因为乡村旅居也许是解决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当下的乡村现状着实堪忧,稍微远离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乡村几近于凋敝:
到处是濒近荒芜的土地,田地退化,土质板结,产量锐减,加之落后的耕种模式与技术,水田不得不当旱地种,旱地不得不靠除草剂和农药;
前途未必光明的第二代进城打工者,不仅自身出现精神健康问题,连带破灭了一个传统大家庭的团圆之梦,还一并带走了白发人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不断侵蚀、良好民风的丧失与道德思想的毁灭性坍塌,直接引发迷信思想、拜金思想和攀比思想沉滓泛起,孝道堪忧,甚至会出现有违人伦的两性关系;
不文明的卫生习惯积习难改,有的地方厕所革命不切实际,没有因地制宜;等等。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句诗出自开国领袖的《七律•登庐山》。在的诗意里,“桃花源”的象征意义是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现实要比理想好,抒发了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感。但在今天,乡村的现实很残酷,远没有理想好,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复兴,因此乡村振兴不单单是农民的事情,也是城里人的事情。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城乡融合,乡村旅居则是城乡融合的一个关键点。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明白准确地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第一要务,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前提,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则是乡村旅居的理想状态。
产业兴旺需要产业融合,乡村旅居则需要生活融合,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结果。乡村振兴也罢,乡村旅居也罢,当下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融合点,融而化之。
首先是城乡融合。事实上,“城市病”与“空心村”是相伴而生的,是城乡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城市发展需要乡村的有生力量,农民进城了,故而城市拥挤了。这是城乡的正常流动,是城乡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既如此,两个问题就要协同解决,城市的纾解、城市更新必须与乡村振兴结合,这就是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不仅仅在于城里人下乡,还在于乡村人进城,这是一个流动和循环的过程。城市是城里人的,也是乡里人的;反过来,乡村是乡里人的,同样也是城里人的。城乡融合包括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人才资金技术融合,等等。
融合的手段是共享,包括生活和生产两方面。乡村旅居是一种生活,旅居可以为创业者带来机遇;反过来,创业又可以为旅居创造更加舒适的条件,旅居与创业共同成为乡村振兴两个支撑点。还有一点,所谓共享,就不可以抛开农民去搞开发,不夺其利,必须与民共处、共赢、共享。
作为乡村主体产业的农业,可以与旅居融合的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养生农业,并可以催生都市农场、研学农场、亲子农场、养生农场等,这些农场可以共享,也包括共享田园(农园、菜园和果园)、共享民居,最终要形成研学、康养、体育、娱乐等一系列产品。
与民共享是乡村旅居和创业的原则,也是乡村旅居舒适与否、成功与否的不二法门。对于旅居者,既然把乡村当成梦中的家园,“家和万事兴”的道理都是懂的,那就要明白,老百姓可以成其事,也可以坏其事。对于原住居民,也要明白,旅居者尤其看重原住居民的亲和力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我们常说,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反之,最丑的风景有时也是人。
其次是全要素融合。当下的乡村旅游是一种过时的观光旅游存在形式,观光旅游是以景区景点来带动的,而在当下的休闲时代,虽说景区景点仍然是旅游核心吸引物,但早已跳出了旅游六要素之“游”单一要素窠臼,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都能成为旅游核心吸引力,并延伸为要素产业。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西北地区有名的袁家村主打风味小“吃”,成都的宽窄巷子、黄山的屯溪老街、阳朔的西街、北京的南锣鼓巷也都以小吃形成自己的旅游吸引力;莫干山民宿主打特色“住”宿;香港先前曾凭借自由港的地位被旅游者称为“购物天堂”,旅游者的购物支出高达61%,乌节路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购物街,时尚潮流的集结地;主题公园、实景演艺、游乐园等都是典型的以“娱”乐为主的产品;至于游轮不止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
乡村旅居一定是综合性的,因为有了住,就包容了旅游六要素的所有产业,当然就会延伸出适于中老年群体康养和青少年群体亲子、研学的诸多业态。
近几年民宿的崛起是乡村旅居兴起的一个信号。但是,乡村民宿如果按照最新发布的3-5星级标准实施,可能仅仅满足部分高端度假者,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集群在红火若干年之后遭遇发展瓶颈,就是市场定位偏颇、消费定价偏高的一个例证。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莫干山民宿大概归属于景区类民宿,是自带观光和流量的,而非乡村民宿;如果是乡村民宿又待若何?
这样的民宿没有完全融入原住居民的生活,收费动辄上千元,绝不是乡村旅居的标配住宿产品。这也能说,是“乡村旅游”思维定势下的一个偏差。抛开那些基因突变的民宿不说,有东邻西舍、有渔樵耕读、有原态生活的共享民居、共享农庄才是乡村旅居者的真正归宿。
现在,生活富足了,交通方便了,信息畅通了,精神层面却出现既丰富又空虚、既充实又紧张、既悠闲又烦躁的焦躁状态,城里人回归乡村不失为纾解“城市病”的良方。
乡村不仅是一个生产粮食的地方,还是一个离大自然最近,可以医治现代工业文明创伤的地方,许多难以治愈的城市病或可在乡村生活中得到康复。
进入新世纪以来,未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西方国家开始反思现代化农业的弊端,探索走向另一种后现代化农业,这就是回归自足家庭农业、小规模的自然生态农业。都市消费开始追逐穿粗布衣,用手工作坊物品,吃自己种的有机粮蔬。
到乡村去生活,在全球范围内,慢慢的变成了时尚、高端、奢侈的生活方式。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一年之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这种乡村旅居生活方式,近几年在国内蔓延开来,部分退休的年长人士,不愿意长期住在城市。
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人口比例和一、二、三产比例能够准确的看出,这些年,从西北欠发达地区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从村到乡镇、到城市,劳动力一直在流出,农业产值是否一直在萎缩,不确定;但生产功能一直在弱化,却是毫无疑问的。
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年搞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生活功能有强化的趋势。应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欧美的乡村发展已经证明,其庄园就是高端人士度假的地方。从某一种意义上说,产业的投资强度与产出效率,那是城市的责任,劳动力应在城里从事高的附加价值的工作。至于乡村,那是养心、养生、养老的地方。
对于都市人来说,乡村旅居是一种纯粹的闲居生活,而非身居闹市填满欲望、熙熙攘攘的工商业活动。今后乡村的发展定位首先是未来生活社区,然后才是生态、绿色、低碳性质的产业区,其着重点在生存质量之外,还要关注生态和生活品质,更要关注全社会的生命质量。
乡村旅居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其本质在于给都市人提供一种不同于城市环境的生活体验和感知,是入世与出世之间的一种空间转换模式,也是工作与休闲之间的一种时间缓冲节奏,目的是满足他们的“世外桃源”情结,消释他们的“乡愁”心结。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会议集群、休闲商业集群、文化创意集群等服务业新兴起的产业开始外移,未来在远离城区的区域将形成环境优越、配套完善的,既宜居又宜业的区域。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大趋势,生活功能从城到镇、再到乡村也是一个大趋势。当前正在推进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从特色小镇到乡村旅居应该是第二步。乡村旅居可以将居住、生产和旅游融为一体,提高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达到生活和工作无间相融的至高生命状态。
前面谈了乡村旅居的缘起和发展前途,之所以在三年后的今天,笔者重提乡村旅居问题,是因为目睹了几个名副其实的乡村旅居案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而这几个案例,恰恰又与乡村振兴完美结合,解决了乡村扶贫问题和发展问题。这几个乡镇可以说是乡村旅居的先行者与践行者,尽管有些地方做的还远远不足。
太平坝,因特色种植产业而风光独好。近万亩烤烟绽青碧绿,山岚氤氲,云雾缭绕,仙境一般,颇有江南意蕴,这也是我喻之为“烟雨太平坝”的缘由。“非去不可”原是重庆的宣传口号,现在的重庆既然已“行千里,致广大”,那么2小时之外的太平坝,自然是非去不可。
太平坝乡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部,地处丰都县、石柱县、彭水县三县交界。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22平方公里,辖4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700余人。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常驻避暑游客2万人左右(是户籍人口的4倍、在籍非流动人口的7倍)。全乡乡村旅居接待户370余户,接待床位6500余张。
在这里,共享民居蔚然成风,旅居者与原住居民同吃同住同生活,一般每人每月交付居家2000元左右就可以了。旅居者一次入住三、五个月是常有的事,间或儿女来此探望,暑期还可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据统计,2018年全乡旅游业收入已突破1亿元。“太平仙境”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慢慢的升高,慢慢的变成了丰都、重庆乃至全国乡村旅居的一大新亮点。
一是区位优势和气候比较优势。一方面,太平坝距重庆市主城约180公里,距丰都县城约80公里,距离不算太远; 重庆市人口3100万,城镇化率较高,这是其重要目标市场。 另一方面,太平坝由于地处七曜山山脉洼地,形成了独特的高山小盆地,平均海拔1500米,常年平均气温20℃左右,夏季最高温度保持在28℃以下,这与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形成天壤之别。
二是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太平坝乡腹地土地平旷、阡陌交通,境内四周高山环绕,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典型的“天然氧吧”,全境80%的区域处于原生态未开发,大气浮游病菌和污染物极少。 境内山势耸拔,山形峻峭,沟谷切割幽深,林木花草馥郁。 可观奇峰、异石、云海、佛光、日出。
三是淳朴的人文习俗和精心打造的娱乐演出。山里人沿袭了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传统。 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工号子》以及《印象农耕》《背盐汉子,巴盐路》《砍柴舞》《幺妹儿,叭一口》等民俗节目大型歌舞演出。 据闻,此地正在打造《梦幻太平》原生态地方民俗风情实景演艺。对此不太赞同,因为旅居者流动性小,不可能天天看。纯自然的风景无需太多人为雕琢。
另外,太平坝属原川东地区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作为革命老区,对有红色情结的白发旅居者也有一定吸引力。
四是天然有机食材与高品质的中药材。大面积的中药材种植,如: 大黄、白芨、半夏、黄柏、杜仲、天麻、党参、贝母,以及马铃薯、花菜、白菜等高山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成为康养旅居极佳食材。
五是政府极力扶持,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太平坝全乡为纳凉避暑投入1.2亿元,新增加建筑面积54200㎡,955套。 修建太平花海和生态观光园。 新修新路灯(广场大灯)150盏。 进行供水管改造。
随着涪丰石高速公路的全面贯通及垫丰武高速公路、梁黔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与联网,重庆主城到太平坝的时空距离将由现在的5小时缩短为2小时,1小时丰都将逐渐变为现实,太平坝交通大环境将逐步改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之所以说“泡在宜春”,是因为宜春天然温泉多,且温质温度温量俱佳,主要是世界上稀有的高硒低硫泉水。如今温泉入户,不仅街上隔一段距离就有大温泉,而且家家户户都入了温泉,在外面泡完大温泉(度假村,泡全身),可以回来泡小温泉(小店,泡脚)。
有人说,到了宜春没泡温泉,等于没来过宜春。宜春有一个著名的温汤镇,有国内罕见的地下富硒温泉。本文所说的九岭山下的九仙老街内也有一处温泉,被誉为“千年美人汤”。九仙老街跟温汤老街一样,也有公共温汤叫“九仙汤”,不过是在有房间的深池里,是道光年间重新修缮的,且有阴汤和阳汤之分,随便泡。
泡,因其沸,故而盛也,又引申为浸润、沉浸、耗着不走的意思,这颇有旅居的意味。位于九岭山腹地的宜春市藻溪乡和中源乡,是旅居者的天堂,这儿不止有有温泉,“泡”在这儿还有其它的理由。
藻溪乡和中源乡虽分属奉新和靖安两县,但由S222公路连接并毗邻,龙头坳是其分界岭,两乡地处靖安、奉新、修水三县交界处,属同一山脉,都是避暑胜地,距省城南昌约90公里,距湖南省会长沙约160公里,位于南昌1小时经济圈以及环鄱阳湖经济圈辐射范围,通过南昌、九江等交通枢纽便捷链接华中、华东、华南市场;通过南昌快捷连接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城市群、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
藻溪乡的温情来自九仙汤。九仙街是一条蜿蜒1000多米的明清石板驿道,两边屋檐下全是泡脚的人,男女老少,一人一个盆,一边说笑一边泡,有老太太旁边伺候着续水,温度、温质俱佳,温量就不用说了,因为家家户户有温泉,故而当地人一般在自家里泡。
藻溪乡,下辖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981户,9267人,农家乐达300余家,床位达5000余张,从业人员1600多人。目前,来此避暑的游客一年可达七、八万人,旅居者不下2万人,每人每天为80元至128元不等,包吃包住,吃的是纯天然农家菜,来的人都觉得很划算。
一是生态环境良好,气候适宜。澡溪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境内无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高。 海拔高度425米,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峰九云岭海拔1493.4米,形成一条长15.7公里、宽2公里的长条形峡谷.辖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9.3%,负氧离子含量达10-11万每立方厘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根据气象站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澡溪乡年平均气温为15.6°C,盛夏酷暑时节平均气温为21度,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为城区50倍以上,堪称天然氧吧。
二是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且临近不少景区。澡溪乡旅游资源丰富,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株梓万寿宫、赣鄂古驿道、九仙老街、文昌阁、古桥等建筑,有被列入知名地方名窑的龙床坳宋窑遗址,有仙鹅蛋、九仙峡漂流、博物馆等景点。 距著名景区佛教“天下清规”发源地百丈寺40公里、“江南第一瀑布群”萝卜潭26公里、中华华林胡氏祖籍地58公里,周边还有宝峰寺、庐山、三爪仑等著名景区。
三是有禅居和农禅文化环境,可延伸旅居项目和产品。百丈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发祥地,座落于百丈山,到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禅宗巨匠怀海在此住持禅法20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 一脱离律寺,别立禅居; 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 三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 四禅精慧秆,永续禅薪。 百丈山,山环水绕,若青莲绽放,云遮雾罩,若人间仙境; 百丈寺,庙在山中,山在云中,云在风中,乃禅林圣地、云海佛国,被黄庭坚赞誉为“仙源灵境”。在此环境下,禅居与农禅或许是此地乡村旅居的一个极好启发和延伸。
四是有高品质温泉与独具风味的有机农产品,构成强有力的吸附力。九仙温泉已有千年历史,相传是九仙女曾用此温泉为民治病因此而得名。 九仙温泉水质为偏硅酸型含氟理疗矿泉水,有舒筋活血、美容养肤、抗衰老、软化血管、促进骨骼的生长、调节血压等功效、因为其沐浴梳洗的润滑感、舒适感,被誉为“千年美人汤”。 九仙温泉四周被白云峰、九云岭、龙须岩等三座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围绕,中部平坦,南面开阔,东西两侧5万多亩毛竹林山峰叠峦,山清水秀,翠绿欲滴。
澡溪尚保存有完好的客家古民居,有土纸制造技艺、黄年麻糍制作技艺、奉新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年米果、薯片、烫片、茄子干、明笋等纯天然的客家美食,蔬菜干、辣椒酱、豆腐乳等也是独具特色的澡溪风味。
官田贡米有红、黑两种,由于产量稀少、皇家御用,乃米中珍品。如果地域化农产品与特质化温泉农业种植、养殖结合,也许会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藻溪的土特产品品质、品牌和品味。
五是政府支持力度逐渐强化,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藻溪乡2019年投资2个多亿高标准建设了奉新县旅游公路,方便了南昌游客出行。
招商项目九仙温泉世界总投资30亿元,项目用地3300余亩,重点打造“三区八园”,即温泉体验区、度假酒店区、养生旅居区和水上乐园、亲子乐园、民俗风情园、山地运动乐园、百鸟园、山顶茶园、野外拓展营地、九宫仙境等。建成后将成为集九宫仙境星级酒店群、多国著名温泉特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温泉避暑度假村。
引进生态风情农业产业园,其中有菌类种植基地、高品质水稻示范基地和家庭农场。引进高山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集蔬菜瓜果种植与观光休闲为一体,主要种植有麒麟西瓜、有机葡萄、早辣椒、竹荪、果蔗等特色产业。通过生物杀虫灯、生物肥料等有机立体防控体系,高品质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瓜果。从源头上控制和提高蔬菜瓜果品质,把好生产第一关。
近几年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旅游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添购了大批垃圾桶、清运车等环卫设施;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按照“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处理”的模式,实行农户门前三包政策,户户垃圾有人清。
鼓励各村各户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一批新型农家乐和民宿顺应市场趋势脱颖而出,客家小吃、辣椒酱、蔬菜干等产品深受游客喜欢,旅游产品为村民提高了收入,仅澡溪乡官坳村就使20多户贫困全部脱贫。
中源乡的客情来自于客家人的淳朴好客的传统习惯。中源素来民风醇厚,邱家、船湾等地有客家人杂居,境内有部分湖南移民居住。乡民向来与人为善,民间待客礼仪浓厚,客家果脯制作、客家民俗全验、农耕体验等特色体验产品,深得旅居者喜爱。
中源乡,辖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3万人,2018年,中源乡共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全乡180家农家乐,接待床铺8000余张,每年在中源吃住2个月以上的游客多达3600余人,5-10月每天住在中源的避暑养生游客1万人以上,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农家乐产业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近年,中源乡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按500元/床位进行补助。三坪村几乎家家户户做旅游,老老少少全部就业,2018年人均旅游收入4.6万元。
旺盛的旅居需求和快速增长的收入,极大地推动了乡风民风建设,同时也推高了地产和房价,2019年中源乡拍卖的土地已达到165万元/亩,房价6500元/平方米,追平了县城的土地拍卖价和商品房售价,带动了地方的综合性收益。
中源乡吸引了以省内南昌市、九江市以及湖南长沙、湖北武汉、上海、浙江等众多城市客人,CCTV-2消费主张栏目曾以中源乡村旅游发展现象专门制作了一期专题片《城市“侯鸟人”》向全国展播。
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中源乡集镇海拔655米,位于赣西北最高峰海拨1794米的九岭尖山脚,境内四周高山矗立,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9座,森林覆盖率达86%,夏季平均气温为20—22℃,空气负氧离子高达10万个/立方米。 古有“六月无棉,莫上中源”之说,素有“小庐山”之美誉,具有休闲避暑的优越条件。
二是是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境内有九岭狮子崖、西岭梯田、红枫、港口冰臼、白沙坪雾凇、大杞山瀑布等。 有三坪宋代丫髻山碗平窑、白沙坪明代钞关、烽火瞭望台、寒婆坟等诸多遗址,有茶坪明代花桥、贞节牌坊、船湾清代民居九门楼、洞下云阳寺以及僧人摩崖石刻,其中碗平窑和花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有九岭尖十万亩高山草甸、与庐山同时代的冰川遗址冰臼大峡谷、西岭云中梯田等。
三是资源丰富,风味特产独具特色。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红豆杉、中华秋沙鸭、白劲长尾雉、娃娃鱼等众多珍稀动植物; 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各类客家果脯点心、有机大米、高山蔬菜,以及农民家自产加工的果脯、烫片、黄莲米果,绿茶、白茶、红茶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
四是文化厚重,道教养生影响民间。中源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是著名的“农民书画之乡”,国家级书画大师有两位,书、诗、画爱好者广泛,诗词文化、书法文化极为浓郁,远近闻名。 国家一级美术师胡正忠微书、微雕久负盛名; 农民剧团为村民提供文化精神食粮。 属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也是吸引白发人群的重要元素。
中源乡属唐朝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教养生文化厚重。钟家武术影响甚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扇制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调采茶戏等。蔡氏竹雕系列产品更是屡获江西省特色旅游服务产品金奖等荣誉。
五是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晚上的配套设施。游客多了,需求也就多了,各类休闲场所、购所场所、餐饮场所也蒸蒸日上起来。 通过EPC等模式,筹措资金16亿元用于特色小镇建设: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含道路排水绿化工程、休闲公园工程、水渠堤岸整治建设工程及雨污分流等工程; 二是勘探及开发利用温泉地热资源项目; 三是避暑山庄、温泉养生酒店、临水商业街及批休闲康养公共基础设施(游客中心、古戏台、沿河景观、木栈道、景观牌楼、房屋外立面改造、农户庭院改造、标识标牌、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景观节点等等)。 依托特色小镇建色并以此辐射各村,全乡各乡旅游公路网系发达、通畅,水、电、环保、旅游公厕等各项设施均建完善,以此带动了乡村旅居。
集合农、林、水、旅等各口专项资金1亿元配套基础设施打造该乡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先后改建了三条区内公路,达到山区景区公路3级标准。新建了四个移动基站和一个游客集散中心,主要的服务接待点能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改建了卫星地面接收装置,使全乡有线%。
六是有统一的长远规划,并落实“五个一”文化工程。编制了《中源乡旅游发展规划》、《中源客家避暑小镇建设专项规划》、《靖安•中源客家避暑小镇建设产业研究专题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差异化、主题化发展各村旅居产业。
中源乡实施了“一个农民剧团、一个农民书画院、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一所农民技校、一个农民诗社”为内容的“五个一”文化工程。中源诗社经常组织诗词爱好教师开展诗词创作、咏吟诗活动,活跃了当地居民与旅居者的文化生活。
七是中源乡的示范作用明显,带动了靖安县的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中源乡乡村旅居直接带活了全县一批乡村,不少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 全县共有乡村旅游接待床位15000余个,旅游从业人员3000多个,常住游客按2000-3000元/月包吃包住收取费用,散客按150-500/天包吃包住收取费用,201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6亿元。 发展起了500多亩的高山绿色有机蔬菜、100多亩高山葡萄、300多亩灵芝、100多亩铁皮石斛,产品供不应求,也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新的渠道。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休闲,再到乡村度假,乃至乡村旅居,乡村需要一个生活化社区,这是一个新型的未来社区,是城乡人共同的家园,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乡村旅居,不仅要面向城市居民,还要提升格局、立足长远、放眼世界,因为中国的乡村不仅对城里人有诱惑力,对外国人更是如此。
中国文化对于欧美国家一直是神秘的,而乡村则是中国的文化秘境和集聚点,其对于国人,是历史之旅、心灵之旅和朝圣之旅,对于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则是文化之旅、探秘之旅和风情之旅。中国乡村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人类,那是我们生活的净土、灵魂最后的栖息地和城乡人最后的家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