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 农药界“大咖”

发布时间: 2024-05-29 03:41:36 作者: 案例展示

  2015年12月7日,仅仅相隔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此次,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宋宝安榜上有名,成为贵州省本土培养的第二位院士。

  实验室里,宋宝安教授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对待每一次试验都十分认线年,贵州大学教授马克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省第一位院士,结束了贵州无两院院士的历史。

  这是一种有特效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但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产品效率低、纯度低,国内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从这以后,宋宝安在学校和工厂车间辗转奔波了8年,终于研究出结果。

  该产品后来成为棉花苗期病害防治的主要药剂,占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约80%市场占有率。后来,宋宝安又对甲基立枯磷生产的基本工艺进行二次创新,研发出高纯度原粉合成新工艺,该技术被转让给连云港东海化工厂,在国内独家实现了甲基立枯磷高纯度原粉的正式登记和工业化生产,1999年至2003年累计向日本、美国出口高纯度原粉186吨,创汇191万美元。

  还有一种叫吡虫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高毒杀虫剂替代的首选品种,但国外拜耳公司在我国售价高达每吨200万元。宋宝安经过艰难攻关,1996年创新开发出正丙醛直接闭环合成吡虫啉的新工艺,技术转让江苏扬州农药厂,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到每吨10万元。现已发展成为年产600吨的国内规模最大吡虫啉生产线之一。因此获得了“中国农药行业技术创新奖”、“建国60周年中国农药工业突出贡献奖”、“中国首届发明博览会金奖”。

  2001年,宋宝安带领团队以动物中发现的天然氨基膦酸为先导,设计合成了氨基膦酸酯等多个系列上千个新化合物,从中发现高效抗植物病毒活性先导结构,经进一步结构优化,发现了具有全新结构的抗植物病毒新农药-毒氟磷,专利转让到中国农药骨干企业--广西田园生化股份公司,实现了毒氟磷的产业化生产,获得国家新农药正式登记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及中国农民喜爱的农药品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植物病毒病新农药品种。

  随着贵州茶产业规模的扩大,茶叶生产上的病虫害防治越来越严峻,一方面,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天气特征情况和种植结构、栽培方式的变化,茶树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另一方面,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滞后,这些都已成为影响提高茶叶单产的重要的条件,特别是防治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不当更是会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致命打击。

  随后,宋宝安带领着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科研团队从病虫害的鉴定、发生及为害规律入手,将三叶草、百脉根、除虫菊、苦楝树等绿肥引入茶园,在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控制杂草、替代草甘膦、控制害虫的同时,构建捕食螨、瓢虫、草蛉、蜘蛛和寄生蜂等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等茶园ECO,实现“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目标。

  该技术已在石阡、湄潭、都匀、花溪久安等地得到示范应用。2015年,他们在都匀市摆忙乡坪阳村都匀毛尖基地、湄潭县抄乐镇群丰村等茶叶园区,开展捕食螨控制害虫技术探讨研究,捕食螨害虫释放比为1∶4,投放后第8天茶棍蓟马防治防效达52.7%。能够说是,他们的成就为贵州七百万亩的茶园画了个“生态圈”。

  “宋老师在科研上绝对严厉,但在生活中却各种暖心。”学生石晶回忆说,平日里,她们经常会在实验室做实验到晚上10点以后,这时,宋老师只要看到实验室灯光亮着,他都会上来进行指导,就在大家准备离开时,宋老师便会像长辈那样叮嘱大家,“晚上不安全,不要走夜路,回宿舍时一定要结伴而行,千万别单独行动,特别是女孩子。”

  贵州本土培养第一个长江学者杨松教授是宋宝安第一个硕士生和博士生,他透露到,大约在十年前,有一次大家连续做实验,太累了,离开实验室时比较晚,也比较匆忙,器具都没有清洗,等到第二天回来时,发现实验用的器具干干净净的,后来他们才知道是宋老师洗的。“作为一名教授却帮学生洗实验用具,那一刻同学们都感动了。”

  2016年,他为了做大做强我国农药产业目标,联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等9家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安江集团等10家农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成立国家高效低风险农药科学技术创新联盟,贵州大学任联盟的秘书长单位,成为了代表我国绿色农药创制水平的研究和转化基地、农药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推动我们国家农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