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桃林竞相绽放,灼灼桃花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春天时桃花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北京、上海、成都等诸多城市有盛大的桃花节,西藏林芝桃花节更是蔚为壮观。
“桃花四散飞,桃子压枝垂。”到了夏天,就轮到桃子献上味觉大餐了。中国人爱桃、吃桃也延续了三四千年。不管是白桃、黄桃、水蜜桃,还是油桃、毛桃、蟠桃,都非常美味,且受到不同人群欢迎。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桃子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的分析:全球桃子种植培养面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主要维持在2280万—2295万亩。但得益于慢慢的提升的种植技术,全球桃子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由2014年的2252.5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2645.3万吨。
我国桃子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是名副其实的桃子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桃子的种植培养面积呈增长态势,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桃子种植培养面积为1092万亩,2020年已增长至1387.2万亩。随着种植培养面积的增长与种植技术的进步,我国桃子产量逐年增长,2014—2020年从1245.2万吨增长到了1663.4万吨。
桃在我国各省区广泛栽培,目前有20个省区的桃种植培养面积超过15万亩,位居前5位的为山东、河南、河北、贵州和安徽;产量位居前5位的依次为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安徽;而单产水平位居前5位的依次为山西、山东、辽宁、天津、陕西,整体上北方产区的单产明显高于南方产区。
其中,华北平原和黄淮为第一大产区,总体种植技术水平高,产量高,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北京、天津六个省市桃的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我国桃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0%和49%,山东始终是我国桃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最高的省份。长江下游地区为第二大产区,是传统的高效益区,湖北、江苏、浙江、湖南、上海五个省市桃的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我国桃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9%和16%。黄土高原产区为第三大产区,区域海拔适中,生产的桃子风味好,产量高,山西、陕西、甘肃三个省市桃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10%和15%。西南高地为第四大产区,低纬度、高海的拔特殊气候,造就了早熟、极早熟品种的优势显著,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个省市桃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19%和10%。此外,广西、福建等亚热带也有少量桃种植,辽宁省是设施桃主产区,西北的新疆和宁夏桃也十分具有特色。
桃柔软多汁,不耐贮运,市场供应期的调节主要是依靠成熟期配套的品种、设施反季节生产及利用丰富多样的气候。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环渤海湾反季节桃、长江中下游早熟桃、黄河流域中晚熟桃的大格局,如云南西双版纳早熟桃可在4月中下旬成熟,山东、河北极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至10月中下旬,鲜桃供应由传统夏季拓展至春、夏、秋三季,可长达8个月。桃设施促早栽培则是春季鲜桃市场供应的主流。目前,全国桃设施种植培养面积50万亩左右,环渤海湾区域是主要设施栽培区,该区域同一品种设施栽培成熟期可以比露地栽培成熟期提早90天左右。
从品种来看,我国桃多元化品种格局已初步形成,白肉普通桃依然占主导地位;鲜食黄桃快速增加;油桃彻底改变了以前酸、小、裂的不良局面,被消费者认可,也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蟠桃、油蟠桃是产业新热点。
从品种熟制结构看,早熟桃的比例持续增加,中熟桃的比例逐步下降。国家产业桃产业技术体系各省实验站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桃主产省早熟、中熟、晚熟栽培面积比例平均约为44∶32∶24,早熟桃比重最高,其中,河南、湖北、浙江的早熟桃比重超过了60%,山东晚熟桃比重较高,占了50%。
然而,我国桃子在生产、加工、销售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诸多不协调的环节。譬如,我国桃农约有130万户,平均每户面积10亩,桃农老龄化程度加大,生产效率低,阻碍了现代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从品种结构和数量来看,每户种植桃品种数量7个左右。单个桃农种植品种数量过多,整体种植品种杂乱,资源配置效率低,是不利于产业技术精准配套,标准化体系建设的。
整体上,我国桃总量饱和,阶段性、区域性过剩成为常态,供求关系处于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节点。
由于桃具有易丰产、产量高、不耐储运、货架期短等特点,特别是我国桃的成熟期还相对集中,鲜桃的市场销售压力还是挺大的。
桃子的销售价格具有很强的季节波动性,一般来说,早熟桃的价格最高,波动也最大;中熟桃的价格相比来说较低,价格也较为稳定。在各年度内,一般桃价格先快速上升,在5月初达到最高值后开始持续下降,7—8月桃的价格低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9月后桃价格开始缓慢上升。同一品种不同品质之间的价格差异也非常之大,因为“鲜”是桃最关键的品质之一。据宁波市奉化区供销社消息,2022年奉化特级桃果单只批发价可达20元,而最小果的批发价也可卖到每公斤10元以上。
七八月份正是桃子上市的时间,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中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宇博智业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8月6日,全国16类毛桃中,仅有苹果桃的价格会出现了上涨,涨幅为23.17%,当日报价为1.28元/斤;均价下跌的品种有8个,其中郑三毛桃的价格下跌幅度最大,当日价格为1.14元/斤,下跌了0.09元/斤,跌幅为7.31%。全国10类蜜桃中,全国10类蜜桃中,均价上涨的品种有2个,均价下跌的品种有4个,其中,金秋红蜜的价格上着的幅度最大,当日报价为4.16元/斤,涨幅为2.21%;胭脂脆桃的价格下跌幅度最大,当日价格为4.87元/斤,跌幅为24.27%。全国4类蟠桃中,均价下跌的品种有2个,其中油蟠桃的价格下跌幅度最大,当日价格为4.6元/斤,跌幅为2.33%。全国7类黄桃中,仅有黄桃83的价格会出现了上涨,涨幅为15.42%,当日报价为3.08元/斤;均价下跌的品种有4个,其中金童黄桃的价格下跌幅度最大,当日价格为2.07元/斤,跌幅为8.4%。整体看来,毛桃价格最低,黄桃蜜桃、蟠桃等价格要贵一些。
同一品类的桃子的品种非常多,不同品种在口感、颜色、价格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消费者可通过你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品种。以蜜桃为例,据宇博智业监测8月6日数据,不同水蜜桃的价格相差就非常大,白凤桃最贵6.82元/斤,永莲蜜桃最低只有1.82元/斤。
此外,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价格也会有明显的差异。以锦绣黄桃这为例,8月12日报价最高的是湖南株洲市炎陵县8.25元/斤,最低的是湖北襄阳市宜城市只有2.16元/斤。
市场表现不同的桃子,对于农户来说,种植收益相差巨大。但是总体来说,2022年桃子的产量略有下降,但品质明显好于2021年,而且需求旺盛,价格同比2021年接近翻倍。一种观点是,今年全国各产区出现减产情况,供应量少了,货品供不应求,因此价格持续上涨。另一种观点是,果品质量提升,价格得以提升。大部分客商需要的还是精品桃子,市场对精品货源的需求还是很旺的。还有一种观点,今年化肥价格基本是去年的两倍,各种水果种植的辅助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植调剂等等农药,均在快速上涨。而且今年油价也持续不断地上涨,运输成本增长。生产端和流通端成本的上涨,也是今年桃子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论是什么原因让桃行情好,对于种植户和果商来说,今年都是销售桃子的好时机。
近年,水果产业太不平凡了,霜冻、冰雹、涝害、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极度影响水果的生产与销售,而桃产业也同样深受其扰。
但是不管市场行情好坏,总有人赚钱,有人赔钱。那么,哪些品种供不应求,哪些品种让人发愁,哪个阶段泛滥成灾,哪个时间段又属空缺,人家为什么赚了钱……
如何增优、增收、增美,如何良种、良法、良策,用新理念、新技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变成高值果园?
跟着市场调节品种。随着近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桃产量总量饱和,阶段性、区域性过剩成为常态,桃果供应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因此,品种不对路的桃园,要尽快改换优质、特色品种,向黄肉桃、红肉桃、油桃、蟠桃等方向调整,如中油金缘、中桃金魁、中桃金甜、中桃金怡等。
此外,插空补缺的品种也更值得追求。目前,我国桃成熟季节中间多,两头少,而且,5月成熟桃品质不高,9月、10月的桃栽培难度大,品质也不高。因此,成熟期上首先是向两头调整,再从技术上提升桃品质,如利用设施栽培和低纬度高原优势,种植早中熟高品质品种,弥补早熟品种风味品质不高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提品质。所有果实都一定要具有口口香甜才能赢得消费者。目前我国桃供求关系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点,只有种出高品质、健康型、差异化的品牌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实际上却是,市场上的桃口感不甜、香气不足等问题突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桃子的根本原因。而不好吃的根本原因是:追求品种耐贮运性,果实采收成熟度不够,致使风味不足;水肥用量大,片面地追求产量,也是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
其次,合理水肥管理,可以开展行间生草、枝条还田、种养结合,应用缓控释肥、有机肥、菌肥、土壤调理剂等,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提升肥料利用率,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另外,果农还要掌握科学施肥的关键节点,采果后至落叶前(10—11月)及时施冬肥,每株成年挂果树可以施充分腐熟有机肥10—15公斤,并加适量菌肥、土壤调理剂和少量复合肥。稳果后应施壮果肥,以高钾型三元复合肥为主,适量加中微量元素肥料。根据树势适当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再者,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我国桃果实发育成熟正是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造成病虫草害发生,比如目前主要虫害包括红蜘蛛、梨冠网蝽、梨小食心虫、蚜虫类、桃蛀螟等,主要病害包括疮痂病、褐腐病、流胶病、煤污病、细菌性穿孔病等。除草剂不正确地使用,病虫害不合理地防治,都可能会造成果实品质的下降,并且还有安全风险隐患。可使用昆虫迷向素、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以及其他一些物理防治、农艺措施等做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最后,果域环境营养应合理负载(叶果比30—50︰1),适时采收,提升果实内在品质。
向省力化方向调整。2018—2021年,我国桃产业中人力成本占比呈持续上升态势,占比已达到43%左右(也有研究认为,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70%),其中冬剪、套袋、采摘最为费工。而短时间这些生产的全部过程的人工又不可避免,比如,套袋,可以使桃外观品质明显提升,果实显著增大,果面光洁度显著提升。相对应的桃产业亩均收入成本比(收入/成本)也呈现着波动下降趋势。
并且,桃产业劳动力年龄偏高的问题突出,桃生产者的平均岁数50岁以上,而且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着劳动力的巨大约束。
因此,栽培模式、新品种、种植管理等都要向着省力化的方向发展,比如,种植免套袋的品种,发展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的高效优质栽培模式。
另外,产业中生产性的服务组织也将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专业化服务队伍和组织有助于提高产业标准化建设和缓解劳动力的问题。
让桃子卖得更远、价值更高。桃销售最大的痛点是不耐储运,因此怎样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让桃子卖得更远、价值更高是提高果农收益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大多数产区过分依赖批发商,市场竞价力量也集中于批发商,使得产区价格容易被收购商控制。随着电子商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线上销售成为可能,线上卖桃、直播卖桃,一部手机就可以让桃子卖得更远、价值更高,把过去的地头等客,变成产地直销、朋友圈直销等。同时,由于线上价格较高还带动了线下桃的价格。但是,目前相对于传统渠道,线年电子商务平台桃销量约为493万单,销售额约1.79亿元,销售时间大多分布在在5―8月,6月销售量最高,7月销售额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