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新质潍坊丨?从绿色农业走出的“全球首创”

发布时间: 2025-03-08 10:00:26 作者: 常见问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潍坊,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当下,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已然成为潍坊工业经济前行的关键重点。长期以来,潍坊始终紧密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谋划布局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产业朝着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向稳步迈进。动力装备、新型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数字化的经济、磁悬浮、元宇宙等新兴起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蓬勃良好局面。

  即日起,大众网潍坊推出《新质潍坊》主题报道,展示潍坊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姿态与卓越成就。

  董甲强:恒邦生物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多价植物免疫产品,正着力布局农作物疫病监测与区域免疫双体系,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层次地融合。未来,将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擎,赋能植物防疫与免疫新变革,在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山东恒邦兴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邦生物”)成功研制出世界首款多价植物免疫型产品,一举攻下植物免疫靶向范围狭窄、效果不稳定的世纪难关。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意见提出,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恒邦生物这一突破性成果与当前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更为我国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如何实现植物免疫领域从0到1的突破?又该如何长期稳居鳌头?带着这些疑问,跟随大众网记者的步伐,走进位于潍坊寿光古城街道科创园的恒邦生物,探寻从绿色农业走出的“全球首创”。

  长久以来,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未停歇。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碰壁后,科研人员掌握了病毒、细菌的特性,并根据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成功研制出各类疫苗,改写了疾病肆意蔓延的历史。

  “人有疫苗,动物有疫苗,植物为什么不能试一试?”恒邦生物负责人董甲强谈及植物免疫型产品的研发初衷,目光坚定地表示,是出于对农作物生产痛点的洞察,也是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感,恒邦生物要做植物免疫领域的“拓荒者”。

  于是,2017年,恒邦生物一头扎进了这片几近空白的领域,开始研发植物免疫型产品。

  在成千上万次的实验中,科研团队有了一个关键发现:植物和人类、动物一样,也具备一套完备的疾病免疫防御体系。当植物遭遇病原菌侵袭时,免疫对抗便正式拉开帷幕。

  在第一阶段,植物会分泌出植保素、PR蛋白等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物质,对病原菌展开攻击,同时产生木质素,促使细胞壁加厚,加固自身的物理防线,阻挡病原菌的入侵。

  进入第二阶段后,植物便加速免疫反应并进一步放大免疫效果,全方面提升自身的战斗力。病原菌继续改变战略,释放其他效应蛋白继续入侵,而植物也会促进加强自身防线。这一过程会循环往复,直至一方获胜为止。

  “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免疫受体的开发。”董甲强解释,如果将植物的免疫过程看作是齿轮之间的运转过程,那么受体就是齿轮的齿牙,只有与植物细胞紧密咬合,才能启动免疫过程。

  经过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多价植物免疫产品一经问世,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打破了农作物病毒病的免疫困境,以前所未有的靶向作用模式抵御病毒入侵,还为“三农”经济装上“新质引擎”,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

  据了解,恒邦生物研发和生产的多价植物免疫产品能识别、结合多种植物免疫受体,相当于用一个产品,就能预防多种疾病。其出色的性价比与广泛的适用性,迅速赢得了广大农户的青睐,成为守护田间地头的神器。近年来,该产品在枸杞、小麦、水稻的实践应用中作用突出,从根源上减少作物因病害导致的减产损失。

  董甲强介绍,恒邦生物多价植物免疫产品主要是采用喷雾的方式来进行。为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建议农户可在作物病毒和病菌常发期前或刚刚发生初期及时喷洒,喷洒间隔周期以7-10天左右为宜,在周期内共需喷洒3次。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小麦大田中,未经喷施的对照组核算亩产为1118斤,喷施多价植物免疫产品的小麦亩产为1380斤,每亩平均增产23.4%,农药减量75%以上。

  在宁夏中宁枸杞集团1000亩枸杞种植基地中,使用多价植物免疫产品的与没用的对比显示,枸杞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56.5%,枸杞果实产量每亩平均提高了47%,枸杞中的枸杞多糖含量提高了10%左右。

  多次实践证明,多价植物免疫产品是农业增产提质、绿色转型的“神来之笔”。一组数据是最直观的见证:使用多价植物免疫产品后的番茄农药减量50%,产量提高10%-30%,病毒病抑制率70%以上;水稻农药减量50%,产量提高10%-30%;生菜农药减量50%,产量提高10%-40%;黄瓜的霜霉病有效抑制率达70%以上……

  在交流的间隙,董甲强的电子设备屏幕突然亮起,是一条来自农户的消息。在发来的照片里,原本被病害折磨得叶片皱缩、毫无生机的种苗,在施加免疫产品后,新长出的叶片全然不见蜷缩萎靡,取而代之的是色泽鲜亮的新叶。直观的变化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创新为农户带来的惊喜与希望。

  “丰收捷报”纷至沓来,农药的身影从田地中逐渐隐退,而产量却节节攀升。农户们惊喜地发现,投入更少的成本,却能收获翻倍的硕果,沉甸甸的谷穗、饱满的果实都成为恒邦生物在广袤大地上书写的增产奇迹,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的生动注脚。

  想要让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持续奔涌,源源不断的人才是核心驱动力,恒邦生物深谙此道,积极广纳贤才,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携手,搭建起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

  依托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北京中科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恒邦生物开展了多项生物医药研发,目前拥有36项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字号,其中发明专利9项,不仅完成了进口替代,还填补了国际上长期存在的技术空白。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热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纷纷亮相市场,推动产量与质量齐飞、生态与效益共赢,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恒邦生物作为技术创新的弄潮儿,始终怀揣着推动农业变革的壮志雄心,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锚定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正紧锣密鼓布局农作物疫病监测体系与农作物区域免疫体系,推进技术与农业深层次地融合,引领农业防疫与免疫新变革。

  据了解,农作物疫病监测体系将以宏观视角对农田进行地毯式扫描,敏锐捕捉农作物生长态势的细微变化,提前察觉疫病的蛛丝马迹。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相互配合,构建起精准的疫病预测模型,提前预警疫病的发生时间、范围和传播路径,为农业生产筑牢疫病防控的坚固防线。

  农作物区域免疫体系则将开创农作物群体免疫的全新格局。所谓群体免疫,是指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代表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个体百分比高。如果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达到特殊的比例,就不会发生大规模流行。

  “简单来说,在一片农田里,只要对部分区域喷施植物免疫型产品,无需全覆盖,就能让整片农田的作物都产生免疫效果,轻轻松松实现区域内作物的整体防护。”董甲强解释,这样一来,既能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又能让农户在有限的资源下收获更丰厚的回报。

  2024年,恒邦生物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优质的产品,实现盈利收入6000多万元,业务版图拓展至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如今,正满怀壮志朝着2025年营收“翻一番”的目标大步迈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斌认为,潍坊“三个模式”的内涵在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倾向于内涵科技引领,“三个模式”还应继续向科技挖潜,进一步聚焦科技赋能。

  恒邦生物的发展路径与潍坊“三个模式”的发展导向不谋而合,已然成为农业科技化进程中的生动范例。在未来,恒邦生物将继续搭乘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列车,驶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