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也不例外。回望刚刚过去的2016年,农药市场可谓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于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来说,这一年实属不易。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农资导报》记者系统梳理了2016年农药行业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旨在给该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新的一年里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每股465美元的现金收购先正达,收购金额超430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收购案。
3月22日,福华集团通报已获得Nufarm公司5.16%的股权。四川福华集团是中国最大草甘膦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Nufarm除草剂产品主要的原料供应方。
5月,升华拜克宣布拟购买炎龙科技100%股权,交易标的作价16亿元。此次并购令升华拜克从一家新型农药企业转型成为在线游戏娱乐开发企业,一度引发农药和娱乐行业热议。
9月14日,拜耳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以总金额近660亿美元,即每股128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孟山都公司,且是纯现金交易。这成为德国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同时也是2016年全球最大的并购交易。但是该交易还需要监管者审批,如果交易不能够被批准,拜耳需要支付孟山都公司20亿美金。
同在9月,在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一年多之后,沙隆达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拟向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ADAMA(安道麦)100%股权,初步约定的交易价为185.67亿元。沙隆达是中国农药生产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是中国农药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12月16日,南京红太阳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7280万元(税前)收购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70%股权。山东科信是由“中国百草枯之父”李德军主导创办的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点评:在全球粮价下行的情况下,抱团取暖慢慢的变成了趋势。自杜邦陶氏合并以来,全球农化圈掀起兼并重组浪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一风潮正在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蔓延。2017年预计有更多的农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农药、种子、肥料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融合会给行业带来一些正面作用,如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合并促使公司产品线更加全面,生物科学技术(种子)和农药市场结合更加紧密。另一方面,随着兼并重组,减员、缩减成本现象明显,一些重复的有效成分和产品将会整体剥离给中小公司,跨国公司高管将跳槽到中国国内农药前20强,为中国农药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不容小觑的是,在融合中,农化行业正在走向寡头时代,中小型农药、种子企业和后来者压力倍增。比如中小型企业受产品单一制约越来越明显;种子,尤其是高的附加价值的蔬菜花卉种子越来越贵;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将全面受控于跨国公司。农药市场门槛慢慢的升高,技术和资金支撑难以维持产业发展。
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十条”是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它的出台有望成为土壤修复行业的拐点。据预测,“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为1100亿~5900亿元,远期市场总量在7.4万亿元左右。
7月19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真正开始启动,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8地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11月24日,第二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已组建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负责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7个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两轮环保检查之下,多地化工企业停产限产,草甘膦、吡虫啉等农药原药价格应声而涨。
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保税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已施行30余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结束使命,退出历史舞台。《环保税法》经多年博弈之后出台,被认为中国环保领域一大进步。同时,新法出台将对农药、化肥等生产环节增强约束,从而倒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点评:近年来,环保压力日益上升,2016年更被称为环保政策爆发年,《环保税法》的实施更是勒紧农药生产缰绳。环保门槛提升有利于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淘汰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对规模企业相对是利好消息。《环保税法》2018年实施,因此2017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好机会。按照农药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对环保要求,到2020年,农药原药公司数计划减少30%,“三废”排放量减少50%,农药产品收率提高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0%,农药废弃物处置率达到50%。这些都对环保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淘汰还是领先?企业应抓紧时间,改进提升清洁生产的基本工艺,改善提升环保设施,迎接环保时代的到来。
6月14日,国内最后一个农用硫酸链霉素登记证件到期,不再续展,意味着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细菌性防治药剂舞台,其原有的市场占有率将由其他替代性细菌防治药剂占据。如今,中国农业部登记细菌病害的细菌药剂登记证已发展到52个,有效成分达16个,包括噻菌铜、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春雷霉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王铜、氢氧化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柠檬酸铜、噻森铜、辛菌胺、噻霉酮和噻唑锌、喹啉铜等。
7月1日,根据农业部1745号公告规定,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引起农资界广泛关注。作为国内第二大除草剂,百草枯有诸多优点,概括起来,可以说物美价廉。但百草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人一旦误服,几乎必死无疑。也正是这个缺点,最终终结了百草枯在国内的寿命。百草枯退市后,谁将补上13亿元的市场空白,是企业、经销商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草铵膦、草甘膦、敌草快、百草枯胶剂都有一定的替代增长空间,但最被看好的还是草铵膦。面对市场机遇,企业纷纷上马草铵膦项目,其市场价随即从35万元的吨价跌至目前的16万元,未来环保重压能否让草铵膦价格止跌回升,还需进一步观望。
8月,农业部发布《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307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出对未来多菌灵的处理意见,由于多菌灵具有“健康”风险,文件提出修订多菌灵有关标准、减少多菌灵在中国的使用、启动多菌灵安全预警,并将适时提出禁限用等监管措施,多菌灵面临退市风险。
12月31日,毒死蜱和磷在蔬菜上禁止使用。磷和毒死蜱均属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性较高,曾经是蔬菜上防治豆角螟、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的主要品种。
点评:随着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一批老旧、高毒农药即将退出市场。这一过程不能仅靠一纸禁令,政策是引导,但重点是,一批产品退出之后,替代产品能
跟得上,能满足市场需求才是产品替代的关键点。一批产品退出市场无疑给替代产品以机会,希望谋划替代商品市场的厂家,应该及早着手准备,找到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尽早抢占市场先机。
12月30日,海利尔公开申购新股。在等待多年后,海利尔离登陆A股只有咫尺之遥。海利尔本次发行数量3000万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不超过12000万股。
海利尔只是农药企业上市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农药企业上市热情高涨。仅12月一个月,便有苏利股份、中旗股份两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截至12月30日,农药上市企业将达到45家。除此之外,还有大批企业在IPO排队或申请上市。
点评:上市好处多多,最吸引人的就应该解决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企业不但可以通过上市筹集一笔可观的资金,上市后还能够最终靠再融资筹集资金用企业的股票进行兼并、收购等。上市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企业一定提高运作的透明度,提升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水平,使得企业逐渐演变为现代企业。
当然,上市对企业有正面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案例,比如一些企业在上市之后,逐渐脱离实业,开始真正的资本运作,玩噱头,炒股价,以套现获取短期盈利,而这样的发展终将不长久。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是,通过上市,更多的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信息透明化,进而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而不是成为短视的资本“野蛮人”。
从2004年至今,历经10余年摸爬滚打,飞防产业在2016年开花结果,呈现井喷式发展。
5月13日,由《农资导报》举办的“2016航空植保应用技术发展交流会”在长沙召开,这是国内农资媒体首度聚焦航空植保领域,通过大咖云集的讨论,将飞防这一新兴领域展现在公众面前,揭开了飞防产业蒸蒸日上的序幕。
5月28日,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在河南安阳成立,融合了产学研三方平台,该联盟旨在为国内航空植保参与公司可以提供一个一起发展、互相促进的平台,标志着农用无人机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8月,陕西渭南地区30万亩遭受粘虫危害的玉米把全国的飞防人都吸引过来。面对如此大面积的突发性农业虫害,飞防企业在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的组织协调下,进行了中国航空植保史上第一次规模化、多机种协同作战。在这场战役中,植保无人机展示了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飞防企业肩负起虫口夺粮的社会使命,将植保无人机的打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点评:在探索中前行,于责任中发展。从广西田园最早提出高工效植保理念,短短的几年内,新安化工、安阳全丰、诺普信、河北威远、山东京博等慢慢的变多的农药公司开始涉足航空植保业务。航空植保正在成为农资企业完善农技服务系统、服务农民需求、带动销量增长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2017年,飞防行业发展的重点将在于人(飞手)机(无人机)剂(种子、药剂、肥料)技(飞防技术)的融合,而这需要农化、种子、无人机企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