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栏目写过几篇关于病毒的新闻,从传入我国变种的猴痘到“美东部马脑炎病毒”,以前近日仅仅一周内造成印度15人死亡的不明疾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在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病毒,又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这其中肯定有如俄官方曝光的那样,被人为武器化的“X疾病”,除此之外当然也有自然的因素。当下香港就正面临一种新型病毒的蔓延,而这处病毒大多数来源于来淡水鱼。
据港媒报道,一种叫“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的新型病毒正在席卷香港。截至目前香港已有40人被确诊感染,其中2人不幸离世,而感染病例已经遍布香港各个区域。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病毒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水产品有着密切的关联!
据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介绍,乙型链球菌主要来自于淡水鱼,特别是香港市场上常见的鲩鱼(草鱼)、乌头鱼、鳙鱼(花鲢)、生鱼(黑鱼)等,都可能会受到乙型链球菌的污染。不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此次感染并非发生在渔贩或渔业养殖等相关从业人员中,而是40名像你我一样的普通市民,在购买食材准备烹饪时不幸中招。
根据香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这40名感染者中,有31人在发病前曾接触过生的淡水鱼或进行过相关处理,6人可能食用了未彻底煮熟的淡水鱼,而另外3人的详细接触史仍在调查中。
这些感染者中,已有2名长期病患不幸去世,3人病情极为严重。据悉一旦感染“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后,患者通常会在3至4天内出现发烧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败血症的表现,如头晕、呕吐等,老年人感染后甚至有可能陷入昏迷。更为严重的是,细菌还可能通过血液侵入关节,如膝盖和手腕,引发化脓性关节炎。
9月16日,在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13宗个案中,就有8人出现败血症,5人出现关节脓肿。同时,该中心还指出,自8月至9月11日期间,住院病人中确诊感染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面对这一紧急状况,香港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卫生署联合食物环境卫生署对超过200名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医学监测,暂时并未曾发现异常。同时,对涉事淡水鱼市场进行了视察并采集环境样本做化验分析,也未发现异常。
此外,卫生署还向全港医生发出通知,提醒他们对乙型链球菌感染病例保持高度警觉,并继续开展深入的调查及防控工作。尽管如此,这一消息还是引发了市民的广泛恐慌,许多人因此不敢再吃鱼。
大埔地区一位售卖淡水鱼的摊主表示,近日的生意至少下跌了30%,平时下午4点左右就能收摊,但现在还剩下很多鱼没卖出去。一家火锅店的老板也透露,由于顾客担心感染而取消预约,他不得不丢掉抛弃了价值4000元的新鲜鱼肉,并暂停了鱼肉的供应。
当然在恐慌之余,我们更应了解如何预防这种感染。虽然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的感染途径尚未完全明确,但我们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乙型链球菌目前并未被列入《预防及防治疾病条例》的附表,但我们仍应提高警惕。其实早在2021年8月至10月间,香港就曾爆发过乙型链球菌感染疫情,导致近百人入院治疗,其中至少7人死亡。当时的患者年龄从1个月大到96岁不等,主要症状包括败血症、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医学有经验的人指出,年龄越大的人感染乙型链球菌后的死亡率越高,可能达到6%至30%。
与三年前的疫情相比,有专家这样认为这次的病毒可能更加凶猛。全球变暖为细菌在鱼皮、鱼腮或鱼肠等部位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细菌能在更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并增强致病性。
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个人保护措施。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和旅行史,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采取比较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最新公告和建议,以获取最准确的防控信息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