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人与自然气候变化城乡食农种植 丰年庆2024展览一览

发布时间: 2024-12-24 06:12:00 作者: 新闻中心

  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餐桌,也在影响着种植者的田野与生活。今年两广地区频发的极端降水,使得荔枝产量一下子就下降、价格增高。创作者念绮与imPACKED地胆社合作发起气候艺术行动项目《愿「荔」与你同在》,招募14位天南海北的荔枝记者走访附近市场的荔枝收成情况。

  在展览现场,你将看到一个荔枝摊位,收录了荔枝记者们在今年夏天完成的调查日志:今年两广地区的暖冬和春季暴雨怎么样影响了你我的「吃荔枝自由」。现场的互动展板「理想中的荔枝果园」则汇聚了荔枝果园主和荔枝食客的心声,同时也欢迎你来共同书写心中的理想荔枝果园蓝图。此外,现场还将展示与贩售荔枝御守与记者手册周边,邀请你一起来守护荔枝的未来。

  两广地区,一场雨就可以让草长得比人还高。在很多人眼中,杂草妨碍农作物生长和道路畅通,使用除草剂让杂草失去生命似乎天经地义。然而,除草剂过量使用以后,食物、环境、人体会不会面临新的危险?杂草消失以后,我们真的拥有更好的生活了吗?

  生态农人、自然教育老师、乡村定居者、生态产品消费者、在校大学生共同对除草剂发出疑问:除草剂是何时出现的?它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又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一块没有不使用除草剂的土地会有咋样的生境?杂草真的一无是处吗?

  从这些疑问出发,我们查阅文献,调查田野,共同制作了这个展览。或许,无论你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消费的人还是农友,都可以从这个展览中有更深入的对话和发现。

  有一天,有一只蟑螂爬上了我的床……崩溃的我大呼:“为什么我这么认真搞卫生,家里还是有蟑螂啊!!!”买更强效的药,下更多的剂量,我们却总能偶遇。难道只有下药这一条路吗?直到我打开了它的QQ空间,才知道它为什么在我家安居乐业、生儿育女、光宗耀祖。一块儿来看看它都发了什么说说吧~(前方没有高能,也没有弹幕保护你)

  不同类型,不一样的地区的摊主今年或近年都如何被气候异常影响?他们对此的心态,反应和应对策略。

  警示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风险固然重要,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和信心,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生活也同样重要。

  以海南无墙儿童艺术节·世界厨房收集的家庭食谱为引,邀请丰年庆的朋友现场绘制属于自身个人的家庭食谱,欢迎自己定义“家庭”。多元家庭食谱包括但不仅限:好朋友食谱、爸妈食谱、爱人食谱、跨文化食谱、伴侣动物食谱、长者食谱、宝宝辅食……

  以跨学科为手法进行跨文化实践的创意工作室。关注城乡妇女儿童的边缘处境、跨文化中的生态地理与情感流动问题。善于搭建社区伙伴关系,用参与式艺术厘清与回应社会议题。

  诚邀各位前来赶集的伙伴分享有趣的“市”——菜市场和地方市集,一同探访这些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宝藏之地,同时,还可以推荐环保的购物神器,比如超级能装的折叠布袋和复古有型的竹编篮子,共同绘制一份特别的“市”界地图和赶集指南。

  城市生活是否就只能意味着消费,资源获取渠道的局限以及不可循环?恰巧最近“接管”了外公的天台小菜园,找寻答案的路径似乎就在这期间的所见所闻中慢慢展开了。想以他的小菜园来探寻一个零成本的“野生”天台种植术,希望在此中可以感觉到除了种植本身以外的更多。

  堆肥小学是一个偶然诞生于2024城乡丰年庆市集的自由行动小组,以堆肥为起点,以生活为半径,与大家交流一些关于植物、食物和生态的三脚猫知识,看看能不能七手八脚地搭建出某种理想生活。

  除了在乡村,城市里怎么能种植出健康又多样的植物/蔬果呢?带上你家的「种子」、「菜苗」、「植物」、亦或是可扦插的「枝条」来丰年庆与更多伙伴分享吧!

  此外,你还可以去丰年庆C区「牧云坡」的摊位上,看:老种子保育与簸撒种子库的诞生(+老种子实物展示),药食同源藏兵豆,村民自我盘点老种子资源(时间,海拔,男女分工,种植智慧,食用的方式等多维度),簸撒种子库+可持续旅行,支持可持续保护老种子。种子可以分享给感兴趣的伙伴~

  2024年首届广东绿美种植大挑战活动于 4月 15 日启动。来自大湾区的数百组伙伴加入挑战。5月的31天中,大家积极分享、交流经验。过程中,我们正真看到了伙伴们的热情以及种植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传播“绿美广东”、“绿美生活”概念,我们整理了大挑战的全过程,将参者们近两个月的绿美种植成果做全面展示。期望你们可以在这里重温 5月的快乐种植,更能在其中找到种植的伙伴,一起践行绿美,植手前行!

  “创新劳动教育校园行”项目是由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发起,支持有教育创新精神、有教育社区营造潜力的项目学校,联动家长、爱心人士或企业、公益组织、社区等多方力量,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助力教联体发展。项目通过“好吃的校园”、“好玩的社区”等教育服务体系,结合服务学习理念,持续开展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对公益慈善的认知、态度和能力;培养青少年关心校园及附近社区,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助力学校逐渐形成有主题性、可持续性及社会影响力的校园劳动教育和公益行动。

  乡土,乡是故乡的乡,乡是流溪河的乡;土是土地的土,土是土味的土,深耕今年想办一个连结彼此的土味乡村展。乡土里生长的竹子,是这个展的主角元素。空心竹、空心村、空空如也;竹制的老年化、空心化的流溪乡人口结构模型,还能挺拔多久?以竹的柔韧比喻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背景下,村民在逆境中的弹性和适应性,通过一句一句的吐槽去表达无奈,去和你搭上话。竹林中的竹子相互依偎,村里的老人家搭建“竹棚子”,有着团结和互助的象征。以竹为引子,竹子的故事、竹编体验、竹棚子的结晶等都是远在乡土的阿叔阿姨们与你们产生连结的开始。

  2024年9-12月,5位在广州从化银林村长住或短住过的朋友们,一起组织了4次面向银林村儿童的摄影活动。大家的足迹来到了银林生态农场、鹏程自然农场、郭庄、银溪生活农场和流溪河,来看看孩子们在玩耍中拍下的有趣瞬间吧!

  这几年,从不同语境和人那里,我们听到很多对「乡村生活」与「乡村价值」不同的理解。很多人开始选择去村里生活,或者在城与乡之间流动。其中的人们,是如何想象和构建自己的生活形态呢?真正的扎根和栖息何以实现呢?

  过去三个月里,我们组建了「从城到乡」调研小组,将自己作为方法,带着各自的好奇,走访了3个多样的村子:汇聚新村民生活的银林村、华德福家庭聚集的惠阳村、传统偏远的仙娘溪村。我们尝试跳脱单一的“城市视角”,来重新理解“城与乡”的关系和互动,重新想象一种更具创造力且可持续的生活形态。

  我们将在探寻中的感悟和思考,融合在这场展览里。主题板块包括:【感知城乡的生活切面】、【拼贴一城一乡】、【从土地和植物谈论城乡】、【城乡N问】等。形式也很多样,有图文展览、拼贴画、采访问答、抽卡行动等。欢迎你来现场和我们互动!

  「垃圾艺术家」是一系列针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垃圾议题、可持续/零废弃生活方式的参与式艺术行动。通过戏剧、影像、音乐、绘画、装置等艺术方式,引导参与者关注:

  自2018年,已有超过500名公众去参加了,包括乡村小学生、都市社畜、创新学校中二少年、已幸福退休人士等不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多样人群。由自然之友玲珑计划支持,垃圾艺术家公共展览于2023年落地北京、杭州、长沙、银川、云南大门寨农场。2024年展览于景德镇和昆明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