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美洲“幺蛾子”飞到中国玉米地里

发布时间: 2025-03-01 11:16:27 作者: 新闻中心

  “我可不敢在外面买玉米吃。”说这句话的时候,老雷笑了笑。我顿时有些郁闷,作为一个城市上班族,在每一个起晚的日子里,煮玉米可是我最爱的早餐。本来采访是把自己放到社会观察者的位置,没想到自己的膝盖先中了一箭。

  我明白他无意冒犯,也不是那种幸灾乐祸的人,这玩笑的语气里包含更多的是对他所了解到的现实的嘲弄。

  几年前,他在广东河源管理一家农场,听搞无人机飞防的“工仔”说,玉米地里出现了一种很厉害的虫子,药量很大才能杀死,而那片玉米地里有一部分是种给人吃的鲜玉米。

  老雷从此记住了不在外面买玉米吃,但并没有把那种虫子放在心上,甚至连名字都没记住。直到两年后,他回到广西柳州的老家,又在自家的玉米地和这种虫相遇了。听同乡的人说,正是他走的这两年,这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虫子才在他们村子里泛滥的。

  ●草地贪夜蛾,其幼虫能严重损害作物,偏好玉米,也啃食小麦、蔬菜和棉花等80多种作物。成虫可在一夜之间飞行上百公里,因此得名“行军虫”(Fall Armyworm)。图源:/p>

  “在我印象里,以前玉米都不用怎么打药的。现在有了这种虫,你打药肯定更多了,一茬玉米起码得打6次药吧,1亩地差不多用到1壶水的量。”这一次“短兵相接”让他真正见识到了草地贪夜蛾的厉害,“这个虫最可恨的一点是它吃你的玉米心叶,所以从苗期开始就得间隔着打药,要不然玉米刚长出来一个星期就被虫子吃掉了。不打药基本等于绝收。”

  ●图为草地贪夜蛾幼虫正在啃噬孕穗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以幼虫取食叶片和雌雄穗为害作物,在玉米苗期发生时会咬断心叶造成玉米生长受阻,被害叶片支离破碎,重发时难以形成雌雄穗,造成玉米的严重减产。

  时间回到2019年,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的农民没办法想象一种原本栖息在美洲的昆虫将在自家田地里爆发虫害。在此之前,草地贪夜蛾所到之处已经造成了玉米的严重减产,被媒体称为“全球粮食杀手”。它们先是通过国际商品贸易从美洲传播到非洲,导致非洲的玉米价格足足上涨了3倍。之后又借助上升气流从非洲一路迁飞至东南亚,最终从缅甸登陆云南省。叠加同期发生的新冠疫情和非洲蝗灾,很多人都陷入了大自然失控的恐慌之中。

  ●图为在云南某地捕捉到的草地贪夜蛾成虫。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被发现入侵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植保人员田间普查第一次发现其幼虫。很快,它们向北迁飞的速度出乎预料,在9个月内便扩散至全国26省。当前,草地贪夜蛾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华南、江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淮、黄淮、西北地区偏轻发生。图源:李春良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去年9月,我们在云南昆明的雁塔村做入户调查时,一提到草地贪夜蛾,村民们立刻眉头紧皱,眼神也凌厉了起来。

  据雁塔村的嬢嬢和叔叔们估计,草地贪夜蛾有几率会使玉米减产10%~15%,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绝收,这与老雷所说的情况十分相近。一位嬢嬢说:“早些年也有害虫,像蚜虫和跳虫,农药打一遍就够用。但是草地贪夜蛾一慢慢的出现的时候,一般的农药还不起作用,我们也没啥好办法。”

  糟糕的事情正在于此。美洲大量使用杀虫剂的集约化农业的“养蛊”,让草地贪夜蛾练就了一身抗药本领。这也是它们能在短短几年内横扫全球几大洲的原因之一。人们用“跑步机”来描述过分依赖杀虫剂而陷入的恶性循环:当虫子产生了抗药性,人们便喷洒更多的杀虫剂,直到虫子百毒不侵,于是人们转而研发新型杀虫剂。草地贪夜蛾便是一个例证。由于已经严重威胁了全球粮食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全球联合行动,但依然无法抵挡虫子们进军的步伐。

  当它们最初从天而降到中国时,农民发现手头的杀虫剂根本奈何不了这种虫子。这正是雁塔村村民谈之色变的原因。针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29种杀虫剂,草地贪夜蛾都表现出了相当强度的抗性,以至于在美洲,当地人不得不采取科学停用和轮换用药的方式,以延长杀虫剂的田间使用寿命。

  而就在人类面对草地贪夜蛾一筹莫展之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正在让“杀虫剂跑步机”加速。

  一般来说,温度上升有利于害虫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飞。若气温提升1℃,虫害引发的小麦、水稻和玉米损失将提高10%~25%。草地贪夜蛾也不例外,它们喜欢温暖的环境,发育速度随温度上升而明显加快。研究预测,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草地贪夜蛾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将逐步扩大。2019年云南高温少雨很可能是导致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加快、繁殖力增强、种群数量短期内激增的重要原因。

  当然,对农民们来说,不管哪来的虫子,有了虫害就要治。治的方法也很简单:去农药店跟店员说拿两种治草地贪夜蛾的药,人家会把药直接塞给你,你也不用知道这药有什么化学成分。唯一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喷农药的时候要把作物喷透,以防有什么漏网之虫。

  ●仔细看,黑乎乎的一片正是喜欢躲藏在玉米心叶里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再加上草地贪夜蛾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药性,如果不加大药量把心叶喷透,杀虫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图源:李春良

  和大多数农民一样,老雷就是这样做的。尽管老雷有着丰富的生态种植经验,也懂得使用驱虫酵素控制虫害,但在这件事情上也只能妥协。

  “如果农药都搞不定那些虫子,驱虫酵素肯定没用的。”在自家菜园,老雷是坚持不打药的,但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草地贪夜蛾会钻到他种的辣椒里面蚕食,过不了两天辣椒就腐烂得掉在地上了。

  所以,虽然老雷不会在外面买鲜玉米吃,但是他却对广东那位玉米培养种植大户表示理解:“除非你是闹着玩的,不然人家大规模种植,100多亩地,那么多投入,谁敢不打药哦。”

  由于过去几十年农药滥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影响,中国从2015年开始推行农药减量计划。因此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难点在于:控制虫口、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尽量不增加农药用量。

  ●自2015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农药使用量开始年年在下降。2021年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6.8%。但我国农药使用强度仍是世界中等水准的2.5-5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上限。2022年农业农村部又发布新一轮的化学农药减量方案,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图片来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自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以来,政府投入巨额专项资金、动员全国农业科研人员,将其纳入遍布全国3000多个农业县的监测预警网络,努力抵御它们北上的步伐。农业农村部每年都发布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核心措施包括生态调控(利用农田生物多样性,如抗耐虫品种、间套作、田边诱虫植物等)、种子处理、理化诱杀、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一些专业的人建议,第一先考虑物理和生物防治,实在不行了再打农药。

  在广西、云南、河南等地,针对草地贪夜蛾对化学农药抗性慢慢地加强的问题,生物防治的方法正在被研发和推广使用,例如引入寄生蜂、捕食蝽、寄生蝇等天敌,以及对绿僵菌制剂、球孢白僵菌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的研制和示范推广。

  ●一只成年雌性黑卵蜂正在刺探草地贪夜蛾的虫卵。她很可能是夜蛾黑卵蜂——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已被应用于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的夜蛾科害虫防治。中国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夜蛾黑卵蜂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机理和实践方法。

  但对于农民来说,什么生态、物理还有生物防治,这类建议都是纸上谈兵,因为见效慢。“是有一些专家说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但是你让他们来不用化学农药试试,估计赔的连底裤都没有了。”老雷说。

  草地贪夜蛾确实会给农民这样一种紧迫感,不只是源于它的抗药性,还有它超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其生物学特性被概括为“特别能飞、特别能吃、特别能生”。用老雷的话说就是:“如果今天你发现了一棵玉米上有草地贪夜蛾但是不去管它,那过两天附近的玉米全都是这种虫,再过两天那片地就没法要了。所以看见了必须及时打药。”

  云南的嬢嬢叔叔们也饱受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困扰。草地贪夜蛾刚到云南时,他们发现这种虫子今天杀完,明天附近的虫子又飞过来了。后来由政府请人在整个虫害区域统一打药,情况才有所好转。这叫作“统防统治”——针对爆发性病虫害、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打药。否则,如果小农户只是“自扫门前雪”,就必须勤打药,结果就是虫子会更快产生抗药性。

  但是,统防统治适用于大面积单一种植产区,小农户不一定可以享受到这种“福利”。例如在云南省,农业专家李春良认为,统防统治就很难,如果是种植饲料玉米,小农户的地块一般比较分散,不利于统一打药。如果是种植给人吃的鲜食玉米,考虑到玉米不同生长周期所需农药的剂量不一样,就更不敢盲目打药了。

  这种情况下,李春良认为,只能是教会小农户学会选对农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的技巧,不用那么多农药也能控制住虫害。

  而且说实在话,农民也不想打那么多农药。按照老雷的计算,现在一亩地的农药成本已经上涨到了200块钱左右,很多时候小农户种玉米反而是亏本的。

  打药费钱,毒害环境,而且没办法治本,长此以往还会让虫子产生抗药性,怎么办?政府的另一个答案:转基因。

  农业农村部在2023年底批准26家企业转基因玉米、大豆的经营许可证,2024年又发布一批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转基因种子在中国开始全面推广。去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转基因商业化元年”。于是2024年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中,与时俱进地增加了一条“优先选用抗虫转基因玉米”。

  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一份草地贪夜蛾防治指南认为,关于转基因玉米能否防控草地贪夜蛾、得出结论为时尚早:“Bt玉米经证明可减轻草地贪夜蛾损害,但美洲草地贪夜蛾已发展出对某些Bt玉米品种的抗性。”(注:Bt即苏云金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有益杀虫微生物。科学家将Bt中表达杀虫的蛋白基因转到玉米中,使玉米也能产生这种蛋白。自从1996年在美国被批准商业化种植,Bt玉米已在许多国家广泛种植)

  ●Cry1F玉米是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最为广泛的Bt玉米品种,此前同样被认为能够有效防治另一种害虫——西部豆夜蛾。但在2016年,该品种被发现未能有效保护美国玉米免受西部豆夜蛾的侵害。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可能回到2019年之前没有草地贪夜蛾的时代,中国的农民也只能学会使用农药(以及很快,转基因玉米)与之周旋共存,并承担对应的成本。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从美洲扩散到中国的不只是虫子,还有以虫子为媒介引发的生态与社会层面的危机。当携带着抗药性的草地贪夜蛾抵达非洲或中国时,在没有与之协同进化的天敌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反向适应它的存在。

  但是,老雷种一茬玉米,打农药的频率从1遍增长到6遍;科学家们加速研发新农药和虫子赛跑;最后只能改造种子基因——这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适应吗?

  让人担忧的事情正在于此,并不是所有使用技术应对危机的努力都会带来好结果。回顾过去几十年草地贪夜蛾抗性慢慢地加强的历史,似乎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试图经过控制自然来寻求生产的确定性,最后导致的生态危机却使人类生活在这个愈发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也不得不去追问:“杀虫剂跑步机”会永远运行下去吗?在未来,它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停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烤鲍鱼女主生活照曝光,眼神勾人!其男友心机重曾拒10万封口

  乘客曝被航班上用过的针头扎出血,多次自费进行传染病检查并确诊中度抑郁,起诉南航索赔13万元

  实测最高时速359km/h!2小时大定突破10000台,完成全年目标!雷军:失眠了!“发布会同款皮衣”被卖爆,预售已排到一个月后

  太阳爆冷负鹈鹕3连败:杜兰特28分 布克36+7+9锡安27+10+11

  黄晓明合伙人否认叶珂生产!怀孕时间线次!老公延政勋被指责:没保护好妻子

  今日热点:靳东回应首获白玉兰;郑渊洁承认写不过AI的郑渊洁......

  5.75mm史无前例!传音发布全球最薄智能手机:神似iPhone 17 Air

  泄密者分享更多iPhone 17系列CAD设计图 背面相机栏的议论仍在持续

  全球首发!小米15 Ultra支持手机直连卫星数据:没信号能发消息、传图

  Pixel手机在地铁车厢内检测问题的成功率高达92% 未来可能取代昂贵的扫描仪

  国航普通舱乘务员2025年校园招聘:这些高校和专业最“抢手”,本科占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