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在我国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无法替代,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工业、农业等各行业迅猛发展,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剧,环境保护政策自推进落实以来,我国对土壤防治及修复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防治修复也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但土壤污染修复防治仍充满挑战。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快速推进土壤防治及修复工作,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增加土壤防治修复成效,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更优质的土壤环境。
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主体问题,也是实现经济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家格外的重视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先后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法规,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防治修复技术装备研发,快速推进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风险排查整治,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扎实推进土壤保护与质量提升。土壤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与载体,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土壤防治及修复对我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首先,土壤防治及修复有利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土壤环境是粮食安全重要载体,保护土壤环境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进而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土壤防治及修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壤防治及修复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土地永久利用,进而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然后,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在农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会对农村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严重破坏,土壤防治及修复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并对损害严重的生态环境加以修复,进而维护我国生态环境。最后,能够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土壤防治及修复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土壤肥力,对化肥农药使用量进行严控,在提升农作物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农作物产量,进而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大经济收益。土壤防治修复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较大作用,是加强土壤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土壤中不仅富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含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资源之一。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土壤类型多样。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是,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局部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仍然不乐观,耕地等土壤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由于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加上历史原因,造成一些地区土壤环境中长期有多种有毒物质混合存在的现象,导致复合型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周围土壤环境,甚至造成不可逆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垃圾量增加,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导致城市周边及农村部分区域土壤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化肥、农药使用量严重超标,导致土壤污染现象加剧。目前,我国主要运用的土壤修复防治措施如下。
(1)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根瘤菌)分泌的酶类,对有害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进行降解。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可大大降低土壤中多种细菌数量。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可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真菌。使用水解氨基酸,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使用硅肥,能有效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2)利用有益生物体本身就具有的抗病虫功能,以发挥其抗逆作用。(3)采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复合益生菌,复合放线菌,复合乳酸菌等,能够更好的起到综合防控效果。
(1)物理机械防除。通过翻耕,深松,耙,清淤,增氧,排水等措施,破坏病残体的结构,改变病原物赖以存在的环境条件,使病原物失去致病能力。(2)药剂防除。使用化学药剂,直接作用于病菌,使其死亡,或改变病菌细胞膜的结构,使病菌丧失致病力。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除草剂,调节剂和肥料添加剂等。
土壤防治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措施,降低或消除土传病原菌的生存环境,抑制其繁殖,达到控制病害发生、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实现工农各行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壤环境和谐共生。
农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着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在推动当地农业创新发展同时还能够助推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工作落入实处。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辖区内农业用地领域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并邀请当地农业用户到基地进行参观,使种植主体能更直观地认识到绿色农业的非消极作用。在参观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为种植主体讲解绿色农业的优势以及土壤环境防护治理修复的重要性,以使种植主体能够对土壤防治修复获得初步了解。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还应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在农业生产活动开始前对种植主体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种植主体运用绿色技术开展种植活动。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出台经济补贴、技术上的支持等有关政策,为运用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提供坚实保障,使农户能够大胆尝试绿色种植技术,进而从根源上减少农业种植对土壤环境污染与破坏。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还能够应用生态调控方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作。政府部门可以引导当地农户做到合理种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农作物的品种,避免连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帮助种植主体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适时适量灌水,从而有很大效果预防土壤环境偏碱和过湿。
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增强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成效,相关政府部门应不停地改进革新完善土壤防治修复技术。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对辖区内土壤污染真实的情况及防治修复工作现实需求来做调查,并依据调查的最终结果对现存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完善,以增强技术方法针对性与实用性;另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土壤防治修复技术,并将先进技术与现有技术进行创新融合,以使工作人员在利用土壤防治修复技术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发挥其积极效用。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不断完善土壤防治修复工作方案,在开展土壤防治修复工作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基层土壤防治修复部门联系,使基层部门在开展土壤防治修复工作时能够对不同区域土壤环境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防治修复工作方案以及技术方案进行优化,使工作方案能够更加符合各区域土壤环境现状,进而对辖区内土壤环境进行更加科学合理保护;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基层部门要紧紧围绕土壤防治修复这一目标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工作,以增强工作方案目的性与可行性,推动土壤防治修复工作落入实处。最后,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作时,相关政府部门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土壤防治修复技术,以促进高质高效开展土壤治理工作。在选择土壤防治修复技术时,应结合当地土壤污染实际情况、严重程度等各方面综合情况,选取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污染治理技术。在技术运用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员对技术使用情况、适宜程度等方面进行严格分析,记录出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匹配的技术环节,并及时对防治修复技术进行调整,以使技术方法能够与当地土壤污染治理实际情况相匹配,进而有效提升土壤修复技术科学性与针对性,推动当地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
工业生产乱排乱放现象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严格监管工业区域,并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对工业区域内土壤环境真实的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工业领域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土壤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立即查找污染源头,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惩处;另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对区域内土壤污染真实的情况及工业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实时监测土壤中污染物质含量,一旦发展污染物含量超标,应立即处理,对污染源头进行制止,以防止土壤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还应鼓励引导工业公司引进先进绿色生产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并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企业,使企业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能够严格依照标准做处理,这样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减少对土壤环境污染与破坏。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慢慢地增加土质监测力度,对各区域内土壤污染真实的情况开展调查、统计与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建立完整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对调查工作落实情况、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作落实情况等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领导层面应定期对土壤防治修复工作进行全方位检查,对修复治理前后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在检查时对土壤修复后质量进行重点检测,以保障监督工作能够落人实处。进而推进土壤防治修复工作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是当下我国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使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作能够落人实处,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推广绿色农业、严格监管工业区域、创新完善土壤防治修复技术等措施加快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土壤环境质量,这样不仅够增强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ECO建设完善,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