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地中的杂草会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吉林省花生播种期通常在 5 月中旬,此时正值出草高峰初期,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达到出草高峰,出草量占杂草总量的 60% 左右。
首先,杂草与花生竞争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线等,严重抑制和阻碍花生的生长和发育。据调查,花生田杂草共有 26 科 70 余种,其中马唐出现的频率为 95.3%,是花生田的主要杂草。这些杂草与花生争夺资源,会造成花生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根系不发达,极度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可导致花生减产 5% - 20%,甚至更多。
其次,杂草会使花生生长环境恶化。当杂草茂盛时,会使接近地表的低温下降,妨碍通风,影响地表附近的气温和湿度变化,不利于花生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影响荚果生长发育。
再者,杂草是病虫害虫的活动场所。杂草是花生叶斑病、青枯病等病害的病原菌生活场所和传播源,是花生多种病害的传媒;杂草还是害虫和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对花生间接危害极大。
最后,杂草会妨碍机械化作业。在花生中耕培土、收获等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田间杂草堵塞、缠绕农机部件,妨碍机械作业正常顺顺利利地进行,限制了机械性能的发挥,作业质量达不到农业技术规范要求,严重时甚至没有办法进行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农业机械化效率,无法为花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封闭除草剂对于花生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它可以在杂草刚萌芽的时候就发挥作用,有效防除杂草,减少杂草对花生的不良影响,为花生的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乙草胺属于酰胺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抑制杂草种子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除草作用。它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以及部分莎草和阔叶杂草如苋菜、马齿苋等有较好防除效果。乙草胺的使用时机通常在花生播种后、覆土前,将药剂按照特殊的比例配制成药液,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使用时需注意土壤湿度,过干或过湿均可能会影响药效。此外,乙草胺的持效期较长,但对后茬作物可能会产生药害,因此需严控使用剂量。据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乙草胺对目标杂草的防除效果可达 80% 左右。
异丙甲草胺,又称都尔,也属于酰胺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抑制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伸长,从而阻止杂草生长。它对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画眉草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使用时,应在花生播种后立即进行土壤处理,每亩使用 50 - 70 毫升药剂,兑水 30 - 50 公斤均匀喷雾。异丙甲草胺的持效期适中,适合作为花生田的前期除草措施。
氟乐灵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其特点是在土壤中易被胶体吸附,不易淋溶,因此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同时,氟乐灵对光敏感,易挥发和光解,使用时需掌握好施药时间和深度,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它大多数都用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在花生种植前或播种后立即使用氟乐灵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萌发。然而,由于其挥发性强,使用时需格外的注意防护,避免药剂飘散对人体和环境能够造成危害。
二甲戊灵是一种二硝基苯胺类封闭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抑制杂草的细胞分裂来发挥除草作用。它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如稗草、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以及苋菜、马齿苋、反枝苋等阔叶杂草。二甲戊灵的使用方法与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类似,也是在花生播种后、覆土前进行土壤处理。使用时需根据土壤质地、杂草种类和密度等因素调整用药量,以确保除草效果。例如,在土壤质地较疏松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用药量,避免药害发生。
扑草净是一种三嗪类封闭除草剂,通过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来发挥除草作用。它对多种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对土壤的吸附性较强,可能会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因此,在使用扑草净时需严控用药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残留问题。一般来说,使用 100 毫升 50% 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兑水 30 公斤对地面喷洒,可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根据当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天气特征情况,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不同的花生种植地区,杂草的种类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地区,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较为常见;而在另一些地区,马齿苋、反枝苋等阔叶杂草可能占比较大。因此,需根据真实的情况进行选择。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有所差异,只有选择正真适合的除草剂,才可以做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或残留问题。过量使用不仅会增加成本,还可能对花生生长和土壤环境能够造成不利影响。以乙草胺为例,若使用过量,可能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同时,扑草净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残留,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
一般在花生播种后至出苗前,土壤湿度适宜时施用。此时杂草种子尚未萌发,施药可以在土壤表明产生一层药膜,有效阻止杂草种子发芽和生长。例如,在雨后或灌溉后,土壤湿度较高,此时喷施封闭除草剂,能够更好地形成药膜,提高除草效果。但要注意避开高温、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
在施药前,将除草剂依规定的比例配制成药液,然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确保喷雾均匀,防止漏喷或重喷的情况。不均匀的喷雾可能会引起部分区域杂草未得到一定效果防除,而另一部分区域则可能因药量过大而产生药害。
使用除草剂时需穿戴好防护服,避免非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防止药剂残留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为一些除草剂可能具有刺激性或毒性,如氟乐灵挥发性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为避免杂草产生抗药性,建议不同年份轮换使用不相同类型的除草剂。这样做才能够降低杂草对单一除草剂的依赖性,提高除草效果。例如,今年使用乙草胺,明年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等。
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要在水源附近施药,防止除草剂流入水中污染水源。同时,妥善处理剩余药剂和包装废弃物,避免对土壤和生态环境能够造成长期污染。
施药后,应定期观察花生田间的杂草控制情况,评估除草效果。若发现有杂草逃逸现象或药效不佳,需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如补喷或改用其他除草方式,以确保花生田间的杂草得到一定效果控制。
在追求高效除草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田间生态平衡。可适当保留部分对花生无害的杂草种类,为田间生物多样性提供条件,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除草剂的使用应与其他农业管理措施相结合,如合理轮作、间作套种、中耕除草等,形成综合防控体系。这样不仅能提高除草效果,还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