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当一个人提出一个转基因问题时,通常他还准备了一串,这样一些问题往往互相“佐证”,互为攻守同盟。 所以,挨个回复他的问题往往费力而收效不大。 你要做的就是收藏好这个贴子,然后转给他。 虽然这样做也未必能改变什么,但至少你自己解脱了。
此文非我一人之功,而是众多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多年付出的成果,特别感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高工姜韬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少数极端反转人士也有贡献——假如没有他们,正常人根本提不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问题。
1谣言为何多|2绝对安全|3动物实验不够|4虫子不吃|5没有定论|6技术太新|7需长期实验|8不能发芽|9吃三代|10政府态度|11科学家都说好线影响生态|18抗性|19美国不吃|20美国不种小麦|21欧洲禁止|22俄罗斯不种|23癌症|24崔永元|25奥运会世博会|26种子权|27基因武器|28老鼠实验|29为何要推广|30增产|31违背自然规律|32谨慎应用|33偷种|34总有坏处吧|35绿色有机|36黄金大米|37穷人吃富人不吃|38未知风险|39领导带头|40公众为何反对
答:负面信息不在于多,只要有一条是真的就足以驳倒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也足以让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政府、欧盟发布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警告乃至召回,然而,从未发生过一次这样的警告或召回。转基因负面信息多,主要是跟这一个话题被讨论了太久有关——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大规模应用已有20多年,而你现在看到的很多谣言,也确实是流传了几年甚至十多年了。
答:从学术角度来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东西,即使是你认为足够安全的水,喝多了也有害身体。“相对安全”“风险可控”才是现实,而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表述就是“相对安全”,即“转基因食品至少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它的意思是一种食品不会因为它是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就比同类传统食品有更多的安全问题,有时候甚至比传统食品更安全,因为它经过了更严格的检测,比如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致敏性检测,而传统食品未必。
转基因是一种育种技术,如果它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了,那就足够支持它应用了。 当然,如果你认为传统食品是“绝对安全”的,那么转基因食品也符合你认为的“绝对安全”了。
答: 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跟“转基因虫子 都不吃,人能吃吗”一起看会非常有意思。 说到转基因的安全性,有些人不认为老鼠实验的结果能推到人身上,但质疑转基因时,却相信虫子吃了的效果能推导到人身上。 难道虫子的消化系统比老鼠更接近于人?
首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理论能预见的,其风险是通过前期致敏性、毒理学实验就可以排除的,性动物实验不过是验证这种安全性;其次,国际科学界现在通行的做法就是用动物实验来推测人体的实验结果,科学家认为这样的做法已经足够评估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如果非要说“人体试验”,转基因食品上市已经20多年,全世界数十亿人吃过转基因食品了,目前没发生过一起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出现的安全问题。
答: 这个流言利用的是人们过去建立的“化学农药都有毒”的印象,但传播流言的人不知道,还有一种在有机农业上使用的生物农药 —— Bt杀虫剂,这种农药对人和其它哺乳动物是完全无害的,而能够抗虫的转基因Bt作物所表达的Bt蛋白,它与有机农业中使用的Bt杀虫剂本质上是一样的。 奇怪的是,这些人担忧转基因Bt作物,却从不怀疑Bt杀虫剂。
转基因Bt作物以及Bt杀虫剂,它能杀虫但对人无害,其原理不算复杂,即人和虫子的消化系统并不相同 —— 可以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Bt蛋白只有在特定虫子的特定碱性消化环境中才能起效 —— 还附加有其它条件,而人的胃消化液是酸性的。 目前使用的这种Bt蛋白的“杀虫专一性”体现在不仅对人无害,甚至对不属于它这一类的虫子,比如直翅目的蝗虫就都不起作用,是名符其实的“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而科学家正是利用了这点来研发抗虫转基因作物。
Bt制剂的使用已有70年以上的历史,对Bt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也有超过20多年的历史,Bt蛋白在人的消化系统中可被快速地、安全地消化,这早已被科学和实践所证明。
不同动物由于消化能力不同,因此摄取的食物不同,这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 比如狗吃太多巧克力会中毒,而人就不会,这是因为人可以很容易代谢巧克力中的可可碱,但狗却不行。
答: 围绕转基因的争论确实比别的技术要多得多,这跟转基因话题历时久、牵涉面广有关系。 但是,争议多并不等于这些争议是有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持反对立场的一方,没有一个是懂行的科学家,简单来说,他们中没有一个是分子生物学专家。 很显然,这种专业相关知识完全不对等的争议只是打口水仗,而不是基于科学层面的争议。
真正能代表学术界的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美国科学院、欧盟食品安全局等,他们对转基因安全性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 即上市销售的转基因食品至少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他们对转基因的观点和文件在官网上都能查询到。
此外,你应该很容易搜到一个新闻: 2016年全球有1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联名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 要知道他们代表了人类认知的顶配水平,如果说有一两或几个诺贝尔奖得主糊涂了、被收买了,全球各地130多位都看走眼了,这有可能吗? 与此同时,还未有一位诺奖得主公开反对转基因。
答: 新不新,要看跟谁比。 基因工程相对于电灯、火车、飞机,确实比较新,但另一方面,它比手机还早1年出现 —— 1972年美国生物学家伯格就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基因工程。 对于基因工程,科学家已经实践了40年,可以说已经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基因工程的科学原理、过程和预期结果都是清晰的。 此外,关于转基因科研的规范和全球监督管理法规也早已完善。 几十年来,该领域也从未有发生过科研事故。 当然,基因工程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中,主要是新的技术、工具在发展应用,但这不影响转基因的安全性。
由于转基因倍受关注,它可能是“安全实验”做得最多的新技术。 欧盟委员会根据500多个独立科学团队历时25年开展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更有风险”。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分析30年来900项基因工程技术探讨研究资料,2016年发布报告认为目前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安全性上没有差异。
答: 这种观点源于反对人士的一种观点,他们称“目前的转基因安全评估只要求做90天的老鼠喂养实验,时间还不够,无法证明转基因安全性,要做就做2年的喂养实验”,并举法国塞拉利尼转基因玉米实验为例。
一直以来,监督管理的机构确实只要求做90天的喂养试验, 因为学术界一致认为,如果转基因食品如果有健康危害,90天喂养已经足够产生问题并被毒理学试验发现。 当然,监督管理的机构这样要求,并不意味着科学家只做了90天的喂养实验,实际上各国科学家做过很多长期(90天以上到2年)喂养实验和多代动物实验,其结果均为转基因食品对动物健康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不同。
另外,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实验动物-小白鼠,经过了数十代的转基因饲料喂养; 每年数百亿的家畜家禽食用转基因饲料,并没有一例安全问题。
为了澄清塞拉利尼的影响,欧盟在2012年后专门资助做了三个转基因实验,其中就包括“3个月与一年喂养试验”、“3个月与两年喂养试验”以及“90天以上的转基因喂养”项目,其发布的结果为,“参与实验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也未曾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未曾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 这三项实验耗费了欧盟1500万欧元,约合1.13亿元人民币。
最后要说明,转基因食品在前期就要做分子特征、致敏性、毒理学的评估,这几项实验已经能够排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动物喂养实验也是多余的。
答: 实际上,“不能留种”的是杂交品种,但严格来说,“杂交”也不是不能留种,只不过留下的种子继续种植性状会分化,不适合种植了。 而转基因不过是一种育种手段,将转基因转入常规品种,它就应该留种的,将它转入杂交品种,那么它就不适合留种。
答: 所谓转基因吃几代,潜台词是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人的生殖,甚至导致人“绝后”,但这种担忧没有理论依据。
对于转基因食品,无论其转入的基因来自于哪种生物,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基因的性质不会变,基因就是DNA的片段,基因及其产物蛋白质就应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人体也根本不必识别这种食物有什么基因,无论吃几代、无论科学怎么发展,这点都不会变。 打个比方,如果说食品中的各种基因就像白纸上印着的各种文字,这些文字确实是很重要的信息,但人体就像一架“碎纸机”,任何纸进去后都可以被绞碎,纸上印着什么字对其毫无影响,更不会因为印的字而损坏碎纸机。 这就决定了转基因食品在人体中没有“累积效应”,它不会像某些毒害物质(比如重金属)那样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毒性也在累积。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绝后”是一种只在中国才有的谣言,因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说一个人“绝后”是最恶毒的攻击,而某些极端人士正是利用这点来恐吓大家。 这就像在非洲,流传最广的谣言是“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艾滋病”,因为在非洲,最让人害怕的事就是得艾滋病。
答: 中国政府从1986年将转基因列入“863计划”以来,研究和发展转基因的态度始终没改变,2008年,仍然将转基因研发列入“国家重大专项”; 在国家多年的“一号文件”里,都直接或间接的提到转基因技术,将其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撑技术之一。
但是,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确实会有快有慢。 在1996年后,中国及时推动了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深受农民欢迎; 2000年后,转基因的社会争论多了起来,转基因产业化并不顺利,不排除这跟社会舆论对立有一定关系。 即使如此,转基因木瓜仍然被批准应用。
中国政府制定了清晰的转基因发展路线图,已将转基因产业化列入工作目标。 长远来说,由于中国农业发展、农民致富需要科技支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农业转基因是大势所趋。 另外,自“863计划”启动以来,中国政府对于上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肯定的,没有任何“波动”。
答: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做转基因研究的”并不是铁板一块: 其中有做转基因研发的,还有做转基因安全评价的 —— 通俗点讲,有些专家专门负责给转基因找问题,找到了问题就可以发论文,让政府追加实验经费,名利双收。 所以,如果他们真找到了问题,绝不会捂着不说 —— 不仅职责上不允许隐瞒,而且说出来显然对自己更有利。
以中国为例,在政府的转基因重大专项中,有至少25%的经费是专门用来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其中包括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评价,全国有多个科研团队都获得了这个经费支持,而且这个经费是浮动的,如果找出了问题,后面经费还会上调。 所以,“做转基因研究”的不同单位间既有协作,也有制衡,不存在都为转基因说好话的动机。
国际上更是如此,除了政府项目,还有民间团体、有机食品联盟支持的各种研究项目,他们更是卯足了劲要找到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证据,因为只要找到了证据,他们就可以大肆宣传,生意就更好做了,绝对划算。
只不过,即使是想找转基因的问题,也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有问题当然要说出来,没有问题也不能编造问题,不严谨或编造的研究结果是经不起同行科学家的检验的。
答: 首先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人追求利益并不是坏事,只要是正当、合法的利益,为啥不可以追求? 追求利益本身就是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
推广转基因,确实会有一些人直接获益,比如研发推广和应用转基因整个产业链上的人,包括科学家、种子公司和经销商等(但不包括我,我只是个写稿的,写这篇甚至没人付我稿费),也包括种植转基因的农民。 比如,根据北大黄季焜教授的研究,转基因棉花在1999-2001年每公顷为农民增收1857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转基因研究仍然是以国家科研院所为主,他们的成果是属于国家的。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是最主要的获益者,根据英国经济学家2010年的研究,假如全球农业不再使用转基因技术,那么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价格会分别约上涨5.8%、9.6%和3.8%。 换个说法,假如没有转基因大豆,我们吃的食用油、肉蛋奶都会涨价。
转基因有利益、为利益代言并不可怕,就像推广有机食品,背后也有利益群体。 可怕的是那种极端思维: 认为只要有利益,他说的话就是骗人的。 如果是这样,生活中就什么都不敢买了,因为所有卖东西给你的人都有利益动机。
答: “ 中国不要求对转基因进行标识 ”是广泛流传的一条低级谎言,因为法律是很容易查询到的,中国政府在2002年就已制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从那以后就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而且超市的大豆油包装上也能看到“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的字样,这都骗不了人。 但这一谎言的厉害之处是,它往往搭载另一条谎言,即称“还有很多食品如彩椒、紫薯、小番茄,它们也是转基因,为什么没标识? ”
其实很简单,市面上卖的彩椒、紫薯、小番茄根本不是转基因,所以不存在标识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不是转基因? 也很简单,转基因是可以检测出来的,是则是,不是则不是。 中国的监管部门一直在查处转基因非法种植,如果某些蔬菜水果真是非法种植的转基因产品,社会舆论这么激烈,监管部门不可能一直不查处。
除了监管部门,中国还有像绿色和平这样的反对转基因的组织,它们时不时就去检测各种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并公开发布 —— 胆子大到甚至去华中农大在海南的育种基地偷水稻材料检测,而这个组织也从来没发现过诸如彩椒、紫薯、小番茄之类是转基因的。
中国政府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目录进行强制定性标识。 要说起来,市场上确有一种转基因食品是不标识的,那就是木瓜 —— 木瓜没有纳入标识目录,原因是木瓜作为初级农产品,标识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另外,上市销售的木瓜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木瓜,标识的意义已经不大。
答: 首先要说明,中国目前已经实行强制定性标识。 讨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澄清对于知情权的误区。
对食品的知情权并不什么“人权”,你该有的人权如生存权、发展权,包括出版、言论和集会自由等权利都写在了宪法里,但宪法里没有对食品的知情权。 真正的“人权”在全球有广泛共性,而且是人人都会觉得需要,但对于食品的知情权不具有这个特点,比如美国不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如果你去美国买食品,不会认为商家侵犯你的权利吧?
本质上,对食品的任何标识要求,都只是你和商家的约定,这一要求必然附属在商品交易上。 换句话说,你可以因为商家没有标识转基因而不购买他的商品(会有想做你生意的人进行标识),商家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标识 —— 同时承担卖不出去的风险,大家谁都不欠谁的,这样才公平。 这绝非空谈,往前数30-40年,中国的大多数食品不仅没有营养标签,甚至连配料表都没有,有谁喊过知情权吗?
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有些国家实施强制标识,无非是社会发展了,为了平衡商家和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的整体稳定而采取的措施,不代表这种做法是天经地义、过去和将来必然如此的。
强制标识的措施对于食品交易的影响是很复杂,首先它会推高食品生产、交易的成本,对于那些不在乎转基因食品的人有点不公平,但是,如果强制标识能够换来更多转基因食品的推广,那可能又是有利的。 总之,政府会来权衡这种利弊,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对法规进行修订。
答: 网上广泛流传各种辨别转基因农产品的“窍门”,但很可惜,一点也不靠谱。 目前已经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不管是抗虫还是耐除草剂的,它只是转入一两个功能基因,对产品的外观并无影响,所以无法靠肉眼分辨它们。 当然,如果将来能商业化种植“黄金大米”,那是可以靠肉眼分辨的。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木瓜和棉花,市售木瓜90%以上都是转基因的,不用分辨,基本都是转基因的。 其它农产品并没有商业化转基因品种,你不会买到,也不用分辨。
值得一提的是,甜玉米并非转基因品种,它是100多年前起源于美洲大陆的玉米品种,那时还没有转基因技术。
答: 一是中国根本没那么多的地可用来种大豆。 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8551.1万吨,这么多大豆,折算起来需要6亿多亩耕地才能种出来,而中国适宜稳定耕作的土地面积在18-19亿亩之间,需要优先种植其它粮食作物,留给种大豆的不多。
第二是由于进口的大豆基本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加转基因种植,质优价廉,出油率还比国产大豆高约4%,综合起来粮油企业更愿意采用进口大豆。
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大增,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客观需求,跟其它产品的大量进口是一个道理,没必要大惊小怪。 转基因大豆进口时,除了要获得出口国的安全审批,还要经过中国监管部门的安全评估,其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答: 须知,只要是农业,多多少少都会“影响生态环境”,因为农业的本质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密集、单一种植,这种种植无论看起来多么“世外桃源”,比起自然生长、错落有致、生态多样化的野生植被,肯定都更不环保。 转基因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只能比照传统种植来谈。
有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的田间应用是否会干扰、破坏生态环境? 实际上,转基因作物在应用前会进行漫长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生存竞争能力测试、遗传物质向野生近缘种转移的可能性评估、遗传物质向其他物种转移的可能性评估、对环境中有益和有害生物的影响评估、转变成杂草的可能性评估、对土壤肥率和结构的影响评价等,可以说,普通人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科学家都会去做实验。 经过环境安全评估的转基因才能上市。
此外,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已经20多年,至今没有任何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报告出来。 相反,和传统种植比起来,转基因作物在环保上的好处却很明显: 因为能提高产业,从而减缓新开垦土地 —— 截至2016年,共节省了1.83亿公顷土地、防止森林砍伐并保护了15亿公顷耕地上的生物多样性,仅2016年就减少8.2%的农药使用量和271亿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6.71亿千克的农药活性成分的环境排放。
答: 从理论上来说,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确实可能让虫子或杂草产生抗性,这符合生物进化的规律 —— 事实上,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也可能出现抗药性,因此做好预案非常重要。
目前在广泛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时,主要使用的一种策略是“害虫避难所”,即在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同时,混合种植一些不抗虫的常规玉米作为害虫的避难所(一般在种子中就混合好),这样害虫有了一些口粮,可以延缓出现抗性。 另一种策略是把具有不同杀虫功效的基因组合使用,一次性杀毒害虫,这样也可以减少害虫出现抗性的机率。 美国已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20多年,目前还没有大面积出现具有抗性的虫子。
对于抗性杂草问题也是如此,做好田间管理,使用多个抗性基因组合的产品,或者开发新的产品,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答: 说到吃不吃,首先得有个标准来界定何谓“吃了”,否则你去大街上随机找一些人询问,一定是有人说吃,有人说不吃的,毕竟有些人吃了也不知道,或者没吃过却以为吃了。 比较合理的做法不是去随机问,而是看大数据,比如美国一年生产了多少转基因产品,又出口了多少转基因产品,剩下的留在国内,当然就被人和动物吃了,不可能是倒进太平洋里了。
根据数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国,92%的玉米、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2016年美国玉米总产量为3.85亿吨,其中有75%的玉米在国内消费,大豆总产量为1.17亿吨、其中42%在国内消费。 此外,美国还陆续种植了转基因木瓜、南瓜、马铃薯、苹果,这些食品当然也主要是被美国人消费掉了。
一直以来,美国并不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所以在美国市场上,如果你不是刻意去挑选有机食品,你就有可能吃到转基因食品,而相当部分的美国人对此并不在意。
答: 所谓“主粮”,是中国的说法,美国没有这个概念,不同美国人的饮食结构差异很大,有些人吃小麦多些,有些人则以消费其它作物为主。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凡是上市的食品都要保障安全,并不是说非主粮(比如你们以为的玉米、大豆)就可以不那么安全。
当 然,美国目前确实没有商业化转基因小麦。 美国有一家公司曾在10多年前就研发出了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小麦品种,并通过了FDA的安全咨询,但最后并没有商业化,原因是认为该品种无助于降低整体农资的投入,即商业价值有限。
阻碍转基因小麦商业化,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转基因小麦品种,农民非常容易自己留种,二是小麦属于六倍体,基因结构非常复杂,也给研发带来了难度(也就是说研发其它更有价值的性状是有更大难度的)。根据计算,商业化转基因小麦要投入约1.35亿美金,但从回报上来说,农民和商界企业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商业化转基因小麦。
答:这并不属实。欧洲国家在转基因的态度上确实比美国人更保守,其原因很复杂,包括欧洲农业本身的特点、宗教因素、上世纪末疯牛病导致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对美国大公司的担忧以及欧洲环保组织的鼓动。不过,即使这样,欧洲国家也并非完全不吃转基因食品——只是吃得相对少,比如,2016年欧盟进口了转基因农产品约1200万吨,它们除了一部分作为饲料原料,其余的都进入了食品工业。
欧盟各成员国对转基因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分成了不同阵营,其中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种植转基因玉米。英国过去没有种植转基因,但新的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上任时明确表示,英国将来要发展转基因农业,发挥英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优势。
当然,欧洲人民吃多少、种多少转基因,反映的只是老百姓的态度,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则由欧盟食品安全局来评价,对此,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的报告有清晰结论:生物技术本身并不比各种常规育种技术更有风险。
答: 俄罗斯确实不种转基因,但要知道,这只是俄罗斯本国的政策,在转基因这种科技领域,俄罗斯从来不是世界的风向标。
由于俄罗斯官方对转基因表态很少,我们推测俄罗斯不种转基因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俄罗斯的生物领域由于受上个世纪的“李森科事件”影响,生物科研基础薄弱,经费匮乏,在转基因研发上没什么作为; 二是俄罗斯基于本国的农业国情,既然在发展转基因上没有优势(如种转基因难以和美国等竞争),那么不如另辟蹊径,标榜绿色农业,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
俄罗斯虽不种转基因,但ISAAA数据显示其有进口转基因作物,且其官方从未做出过“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表态,而且在2019年,俄罗斯政府表示要拿出约17亿美元支持基因编辑作物的研发,其中将大麦、甜菜、小麦和土豆4种农作物列为优先研究作物。
答: 现代人得癌症多,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癌症总体上是一种跟衰老相关的疾病,年纪越增长,得癌症的概率也在增加; 二是对恶性疾病的检测更多,癌症检出率更高了。 换句话说,在过去,人们要么没活到得癌症的年纪就去世了,要么得了癌症也不知道这是癌症,往往当成其它疾病对待。 当然,不同癌症的发生情况还会受很多具体因素影响,比如抽烟喝酒、化学污染、空气污染、真菌毒素污染等。
在某些反对转基因的人士眼中,欧洲是基本不吃转基因食品的,但欧洲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一直处于最高的那档(和美国处于差不多档次),相反,中国的癌症发病率要低于欧洲和美国,可见癌症发病率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
另外,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吃转基因食品和癌症发生有关系(当然也包括其它疾病)。 你没见过谁生病看医生时,医生会问他“你是不是吃了转基因食品”吧?
答 : 在网上,确有很多人只相信崔永元,认为他揭发了转基因的真相。 崔永元在转基因问题上有很多发言,但说得多不等于说得对。 如果崔永元说得对,甚至如某些人所说,他揭露了关于转基因的大阴谋,那应该会有很多国内外的大专家、大教授声援他啊! 但是,你几乎找不到一个支持他的知名科学家,相反,公开批评他制作的转基因调查视频内容不严谨、观点不科学的人却很多,难不成中国的科学家都没有正义感、不敢发声了? 全中国的知识分子只剩下崔永元一个人有良心,这可能吗? 更合理的解释,难道不是崔永元错了吗?
归根结底,你不了解转基因,你也不了解崔永元。 当然,崔永元也不了解转基因,毕竟,转基因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这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非是靠“正义感”就可以弥补的。
上海世博会官方曾发过一则消息,其中有一句“已成功开发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多个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实际上只是说明主办方有转基因快速检测工具,不代表禁止转基因食品。 当然,这个表述仍然是不严谨的,因为“转基因成分”并非食品安全项目,不应和其它两项并列。
对于这种表述造成的误解,后来科技部已经发文澄清,表示该检测工具“目的是满足上海世博会中将属于我国转基因标识目录中的转基因产品加贴转基因标签的需要,提供快速检测和鉴别的技术手段,这与检测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不同。 ”
同样被演绎的还有北京奥运会,最初散播这一流言的人找到了某官员对2008年转基因执法检查工作的讲话,原文为口语实录,算不上严谨,其中有“要警惕奥运期间可能的转基因进入食品链的隐患”的内容,但后文明确说了是针对“大米以及大米制品、玉米制品”进行检查 —— 很显然,由于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批准商业化种植,而当时这两种都存在一定的偷种情况,那么对可能存在的非法转基因大米、玉米及其制品进行执法检查是很正常的事。 流言传开后,农业部也曾澄清过,北京奥运会从未有禁止转基因食品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未禁止转基因食品,最好的证据就是这两个官方活动的指定供应的食用油都是转基因大豆油。
答: 很多人说到“种子主导权”,是认为没有种子就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但这种担心是不成立的。 保守地说,任何时候只要土地还是中国的,就可以种粮食,种转基因或改种常规品种都行 —— 哪怕老百姓不再留过去的种子,种子公司、国家种质资源库里都还有各种种子,不存在国外公司不供应种子就没有种子的事。
就事论事,在转基因育种的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并非没有竞争力。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转基因新品种专利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转基因育种上的综合实力大概也位于全球第二,仅落后于美国。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研究全球领先,玉米、大豆和小麦、油菜都有可用的品种储备,虽落后于美国但强于其它国家; 种植的转基因棉花目前90%以上是国产,2019年3月,中国企业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已经获得阿根廷政府的种植许可,正式参与国际竞争了。
想想,中国的VCD、彩电、液晶显示屏哪个领域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做到全球第一的? 中国在转基因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了,你还不敢走出国门? 相信中国科研的潜力吧。
答: 首先要说,人种(比如黄种人、白人)主要是个社会学的概念,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有点差异,但在基因层面差异性极其微小,根本不足以据此研发所谓的专门针对某个种群的“基因武器”。
从现实层面来说,任何一个国家大规模进口粮食作物,都会独立检测其安全性,虽然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很费时费力,但检测却没那么难。 且不认其它国家要没有必要加害于中国,真要大规模“杀伤”一个国家,各种细菌、病毒显然是更方便的武器,靠转基因作物,简直笨死了。
因为转基因成果最终都要表现为DNA序列,而通过大规模测序就可以破解转基因,甚至进行“仿制”,这也是转基因新成果需要申请“专利”进行保护,而无法像产品配方那样保密的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国际上研发转基因的公司都希望尽快推广转基因产品以获取回报,因为一旦过了专利保护期,其他公司就可以低成本“仿制”。
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公开表示,“转基因是一项技术,科学界几十年的严格试验证明,它和基因武器风马牛不相及。 ”
另外,同为黄种人的日本、韩国等也大量进口转基因作物(和中国进口的品种是一样的),但并没有对“转基因是基因武器”的担忧。
答: 很多人可能看过一个名为“法国转基因玉米老鼠试验”的新闻,大意说的是法国科学家给老鼠喂转基因玉米,然后老鼠得了肿瘤云云。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实验的后续: 这项实验因为研究方法和结论都存在严重问题,已经被撤稿。 也就是,这个实验不算数了。
普通人很少了解这些实验的细节,也不知道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解读是有很多名堂的 —— 不过这都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全球每个细分领域每年都要做上千项实验,有些实验做得严谨、可靠,有些则不那么靠谱。 一项实验做完了,如果结论惊人,同行一般会再重复做实验,如果能重复,则说明有可信度,如果不能重复,就要查查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就像一个学生,偶尔考了次100分,但如果后面又考了四五回都是不及格,你就得怀疑他那次是不是作弊了。
到目前为止,全球对于转基因已经做了无数实验,光在顶级刊物发表的有数据的论文就有一千多项,其中绝大多数都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确有极少数得出了不安全的结论,但这些论文后来都被查出各种不严谨的问题,即被否定了。
对于普通人,你可能看不懂这些论文 —— 也没有必要看懂,但世界上有专门的科学机构来汇总、研究这些论文(他们也研究其它领域的论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而他们对转基因都有明确的结论: 转基因食品至少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答: 如果我问大家“现在4G网络已经挺快了,为什么还要研究5G?”,你一定觉得荒唐,但它和上述反对转基因的逻辑是一样的。 你可能会说,“5G更快,而且它是安全的,但转基因的安全性还不清楚” —— 所以,说来说去你还是担心转基因的安全性。 但就像5G的安全性是科学家说了算,转基因的安全性同样是科学家说了算,因为科学家才是真正懂它的人。
此外,你可能还没有看到转基因对于农业的意义。 农业转基因的应用能间接提高产量,更好的保障粮食安全; 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通过结合免耕技术,转基因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没错,东北的黑土地一直在流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抗虫转基因玉米能够防止被虫蛀,避免霉变后产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更有利于食品安全。 而从农民的角度来说,转基因通过减少劳动力、农药投入、间接增产,可以增加收入,转基因的优点在转基因棉花的应用中已经得到证明。
不客气地说,说“现在不缺粮食,不用种转基因”的基本不是农民,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 即使这样,作为消费者的你也已经获得了转基因的好处,因为转基因棉花让衣服原料更便宜,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让食用油更便宜,让肉蛋奶都更便宜了,只不过食品生产商、养殖企业没亲口告诉你而已。
答:目前应用的转基因作物中,确实没有转入所谓的“增产基因”,但通过其抗虫、抗除草剂的效果,实现“间接增产”。根据中国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估算,转基因抗虫玉米可帮助玉米间接增产12-15%,而转基因抗虫水稻可增产至少7%。根据ISAAA的报告,1996-2006年间,因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球作物产量提高了6.576亿吨,其价值超过1860亿美元。
“转基因不增产”的说法,可能跟部分媒体错误解读了2016年美国科学院关于转基因的报告有关,该报告原文有一句“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作物改变了(美国的)增产率”——很多人理解成了“没有增产”,但没改变“增产率”的意思是增产不比原来的更快,该报告仍然表示“种植转基因作物为农户带来了包括增加产量在内的多种利益”。
另外要注意,增产并非农业的唯一的目的,如能减少农业投入(如减少人工和农药使用),也等于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另外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食品安全,都对是对全社会有益的,而这些也是转基因作物的优点。
答:有些人认为转基因违背自然,可能是基于两种模糊但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物种的基因是不能动的,二是认为“转基因是跨物种的基因转移”,突破了生物屏障,听起来很可怕。
从进化的常识来说,生物基因的改变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这是生物能适应自然选择的基础,也正是有基因的改变,才有了生物的多样性。
但另一方面,不同生物确实有生物屏障,基因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如果不同生物间的基因能很容易进行“转移”“交流”,那生物界岂不是乱了套?转基因其实并未改变“生物屏障”这一根本现象,因为转基因在进行操作时,先要对功能基因(即供体基因)进行复杂的修饰,将其改造成适应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属性——就好比要在两个不同的电脑操作系统中拷文件,要先将文件的语言、格式进行调整,否则拷过去也识别不了,可能是个废文件。
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全球各地的291种红薯品种中都含有农杆菌的基因,也正为农杆菌的侵入,红薯的根块才膨大,变成了适合人类的食物。而科学家进行转基因操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借助农杆菌侵染,因此可以说,“转基因”是自然界早已发生的现象。但要注意,虽然农杆菌可以侵入多达数百种植物,但侵入后它的基因能在这种植物中驻扎并繁衍起来的,目前还只有红薯,也可见“转基因”并不容易,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并非可以轻易发生,完全不用恐慌。
农杆菌侵染红薯,是经过了上千万年的“碰运气”,而人为的转基因,则要经过复杂调整、测试,其中失败的也是多数,转基因能做成,恰恰是符合了生物学的规律:即基因在目标作物里良好表达的条件都具备了,否则即使“转了基因”,那个基因也不会产生作用。新的转基因作物只是新增或改变了一个或几个基因,而作物本来有上万个基因,转基因并没有改变作物整体的属性(只是多了一种“技能”),它原有的生物屏障也仍然在发挥作用。
答: 转基因育种是个实用技术,它的应用和研发同等重要。 一个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是否适用、好用,需要在大规模的种植、应用中进行检验,有时候实验室的设想是好的,但可能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另外,应用中收集到的市场信息,也能够为研发提供“情报”,否则转基因研发就变成了闭门造车。
转基因的研发是很烧钱的事,如果研发出来的转基因产品不能应用,则没有后续的资金流,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即使是国家支持的转基因研发,如果光研发不应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会受挫,进而导致人才流失,后继无人(目前已经观察到最优秀的学生不再攻读转基因研究相关博士学位,因为觉得没前途)。 所以,光研发不应用是一条腿走路,是走不远的。
“慎重”是个万用词,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可以说“需要慎重”,但慎重不等于不应用,慎重应该是指要经过全面、严格的安全评价再应用。 那么,如果一种转基因作物经过这种评价,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安全了,则达到了“慎重”的要求,就可以推广了。
答: 首先要明确,偷种是违法行为,目前国家是严肃查处的,但是查处它只是因为它还没有被批准种植,而不是因为这些转基因作物不安全 —— 它们的安全性,在前期的研发过程中已经被检测过。 打个比方,就好像一家餐馆,它可能还没有获得经营许可证,但这不代表它烧的饭菜不安全,这是两回事。 它没有获证,有可能是其它原因。
至于事实安全的转基因作物为何不允许种植,这并非是我能回答的问题。 中国政府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需综合考虑农业发展、国际贸易和社会接受度等各种因素,安全性只是其一。
要我说,转基因食品明明科学家已经认为是安全的了,有些人却认为自己比科学家懂得还多,盲目反对,以此影响政府决策,这也是“安全的转基因作物不允许种植”的原因之一(并非全部原因)。
答: 真正的业内人士不会将转基因技术神话。 转基因只是一种育种技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和它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而且,转基因并不是想研发什么就研发什么,像有些人说的四条腿八个翅膀的鸡、会飞的鱼,这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瞎想,跟转基因技术也不挨边。
转基因技术当然会像其它农业技术的应用一样产生各种影响,它能增产、减少农药投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食品安全,这些无疑都是积极的影响。
如果非要说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农业专家会评估,如果转基因大面积推广后,由于其具有较大优势,会不会导致很多本地物种不再种植,进而加快了种质资源的消失? 这种猜测是有意义的,但也是推广任何优势品种都会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在转基因之前,杂交品种推广就已面临这一问题 —— 如果再往大了说,环境气候改变、种植结构改变都在影响种质资源的存续,而解决它的可行办法,是有计划、有策略的保护地方种质资源,比如,目前已经建立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了50多万份种质资源(总量世界第二),当然这项工作会一直进行下去。
答: 从根本上来说,转基因是一种育种技术,而绿色、有机是一整套种植标准或模式,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 目前的有机种植排斥转基因种子,是因为这套标准是糅合了环保和迎合部分消费者的成见两个因素在内的,并非基于科学上的逻辑一致性 —— 因为如果是完全基于环保及食品安全考虑,转基因作物能减少农药投入,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显然更环保、更可持续,有机农业应该欢迎才对。
科学家研发转基因的目的本来就是包括了增产、更环保、有利于食品安全等,转基因本身并不排斥绿色、有机种植中使用它,但有机种植排斥转基因,这是有机种植自身的问题。
另外,绿色、有机食品的推广从来没有受限过,它没有更好更快的推广开来,可能还是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它的种植要求高、产量低、价格高。 转基因作物是否推广,也许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机食品的生意,但这难道不是消费者选择决定的吗?
答: 根据前些年的数据,全世界估计有 1.9 亿儿童和 1900 万孕妇患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症(VAD),每年发展中国家有 35 万儿童因 VAD 而失明,67 万儿童因 VAD 导致免疫力低下和继发感染而死亡,实际上,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也有不少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情况。 相关人群补充维生素A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通过摄入黄金大米来补充维生素A是其中一个方案,需要注意,这个方案和其它方案并不冲突,因为不同方案完全可以因地制宜、互相补充。
一般来说,相关人群可以通过摄入足够的蔬菜、肉蛋奶来补充维生素A,摄入这些食品的好处是全面的营养提升,但贫困人群往往缺乏这一经济能力,所以它只能作为长远策略; 另一方案是政府直接发放维A片剂,但存在保存和分发问题,而且它看起来像是“吃药”,相关人群可能不太容易建立这种摄入习惯。
黄金大米早已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已批准其上市。 通过摄入黄金大米补充维生素A的优势在于它不改变固有的饮食习惯,仍然像过去那样“吃饭”即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而且目前黄金大米的发明者已经捐献了专利,任何国家都可以免费使用,不会增加农民负担。 根据国际水稻所的最新数据,黄金大米在实验中的产量也与常规水稻相当。
答: 虽然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明确说过 “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健康的,如果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评估,这一技术有可能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 我不会远离非转基因食品,但人们总认为它更好,这是令人失望的。 ”但从整体情况来说,美国的富人确实有更大机率去消费有机食品。
但要注意,消费者去买有机食品的动机是多样的,并不一定是要回避转基因食品,其原因可能包括: 有机种植被认为有利于环保、有机食品很多是本地种植,消费有机食品更能有社区文化的参与感、有机食品超市提供了更好的消费环境、附加服务和售后服务。
即使富人更偏爱消费有机食品,但客观来说,由于转基因食品作为食品原料已经广泛进入现代食品工业和餐饮业,而一直以来美国又不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所以任何人都很难完全避免吃到转基因食品。
对于转基因食品来说,它本身并不自带“谁更爱吃”的属性,但如果说穷人确实更多消费了转基因食品,那这并不是转基因食品的污点,恰恰是它值得骄傲之处,因为目前的转基因食品以同样优质安全的产品(甚至更安全),但更低廉的价格满足了穷人的食品消费,让更多人免于饥荒,这不正在科技发展所要达到的人文关怀目的吗?
就转基因的推广而言,这可能并不是太有利,因为农民、普通消费者虽然得到了转基因的好处,但却缺乏话语权,甚至容易被误导。 不过,更新一代的转基因作物会有更多改善营养和品质的性状,比如富有更多营养元素,更加有助于预防“三高疾病”等,会得到更广泛人群的支持。
总之,说“美国穷人才吃转基因,富人都吃有机食品”是一个带有偏见的说法,但就像说“穷人的孩子才打篮球,富人的孩子都去学骑马”一样,它无损于篮球是一项很棒的运动。
38、对于转基因的危害,会不会有“未知风险”,或者说科学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答: 很多人想象中的“未知风险”,大概指的指“现有的科技不能预测的风险”,按照这部分人的想象,所有他们不了解的东西都存在“未知风险”,但是,还有没有风险是基于科学评估的,而不是臆测。 事实上,如果不指出有什么具体的风险,你可完全将这种猜测用在任何领域,比如“5G是否还有风险”? “高铁是否还有未知风险”?
正面来说,目前对于转基因的安全评估 —— 它包括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评估,这已经是一个闭环,你无法列出还有什么其它范畴的风险。 就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评估本身来说,其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也是成熟而完善的 —— 这一些方法也用于其它领域,其可靠性已经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得到验证。
另外 ,反复要强调的是,转基因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即科学家已经在分子层面完全理解了转基因是什么,它对作物、食品和环境会有什么影响,这种理论上的明晰,能够让科学家判断转基因和传统作物一样安全。
答: 我本人选择食品时不会在意它是不是转基因,而且由于目前市场上能买到的转基因食品只有转基因食用油和木瓜 —— 即使我选择它们,摄入的量也很有限。 如果将来抗虫玉米、水稻或其它改善营养品质的转基因作物上市,我会倾向于选择它们。
不过,我本人认识的研发转基因的科学家,由于实验田里有种植转基因水稻或玉米,所以他们倒是有长年吃自种转基因的经历,原因是他们都觉得这些“粮食”都扔掉了太可惜。
至于领导吃不吃转基因食品,我们无从得知,但如前面所言,由于可选的转基因食品太少,较真的意义也不大。 如果要将转基因食用油算进去,由于它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加工食品、餐饮业中,任何中国人想不吃到转基因食用油都不太可能。
总体而言,转基因的安全是科学评价决定的,不取决于谁吃或不吃。 当一个人需要问别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时,已经暗含了抬扛和不信任,而不是寻求共识、寻找线、既然科学上认为转基因没问题,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反对?
答: 科学上能回答转基因安全性相关的问题,但人们能不能听懂,或者听了信不信则涉及到很复杂的因素,其中有认知心理本身的问题,也跟个人的科学素养、价值观高度相关,还跟对政府信任度以及媒体传播有关。
距和平峰会只剩1天,15国退出了,泽连斯基意识到对中国说错了线!中国女排横扫德国夺两连胜,朱婷成万花筒,王媛媛拦网建功
激流中砸车救人的成都师兄,是他们!一个说自己“拳头硬”,一个女儿正中考,一个儿子也曾下河救人
董宇辉再惹争议!大批游客因他在景区外暴晒3小时,有关部门为甩责互踢皮球
王小川张鹏李大海杨植麟回应大模型的一切:AGI、价格战、开源和Scaling Law
大手笔!央企又拿核心宅地,海口这一片区城市更新,线亿!中建智地+朝开+江苏绿建摘北京首宗多业态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