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基础化工:行业高景气延续 关注5只龙头股

发布时间: 2024-06-17 13:55:47 作者: 行业动态

  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美国,其参议院于2007年底通过新能源法案。代表着美国乃至全球对于生物能源的强劲需求更加明朗化。草甘膦产业将成为转基因作物蒸蒸日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随着孟山都专利到期、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下降,草甘膦生产逐渐向低成本的国家尤其中国转移。

  在高利润的背景下,对于产能的扩大将使得未来竞争将较为激烈,主要是从工艺技术路线、规模、出口渠道等进行竞争。

  我们的判断是,即使在08年底有很多厂商受利益驱动打算/进行草甘膦项目的生产,也无法使得供需关系发生大的逆转。国内草甘膦行业的景气度起码可以延续一至两年。

  对于我国国内新入的草甘膦生产商,最大的障碍在于原料获取不足、出口渠道受限、工艺水平中庸。在草甘膦需求增加,已有厂商能够最终靠固有的供应渠道和规模优势继续扩产之时,小厂商要稳定生产,在原料方面就难以保证。

  草甘膦绝大部分出口,我国海关对于来源有严格限制,一定要满足国家对于环保审批,而全套审批手续至少一至两年。国外大型制剂厂商为了工艺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稳定,也倾向选择已有稳定合作伙伴。

  不同工艺及工艺关键指标的差异,直接决定产品成本。在普遍技术积累不够的情况下,可判定新进入者的工艺成本将限定在较高价格。公用工程建设及治污技术不足也增大了后期的环境成本。

  草甘膦产业整个趋势向好,新安股份作为长期稳健品种予以强烈推荐。相关公司均不同程度受益,予以推荐评级。关注渝三峡工艺进展。

  自1971年孟山都开发成功之后,草甘膦在一般农业上的应用因其广谱灭生性而有所限制。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应用带动了草甘膦应用的大幅度增长,为草甘膦产业带来了旺盛生命力。

  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美国于2007年12月13日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新能源法案。根据法案,到2022年,美国年产生物能源将达到360亿加仑,为06年产量的7倍。到2015年,半数以上新车将一定要使用生物柴油混合率为85%的混合燃料,与现在通常20%的混合率相比提高4倍以上。美国新能源法案的通过,代表着美国乃至全球对于生物能源的强劲需求更加明确。

  生物安全性等诸多因素,以抗除草剂性状作物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已有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大面积种植会对新型除草剂品种开发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能预见草甘膦作为一种已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在短时间内不可替代。

  目前国内兴起草甘膦扩产热潮,行业前景被市场广泛积极看好,未来的成长性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炼。由于从技术和商业价值上看,世界目前尚无可以替代草甘膦的新除草剂品种,草甘膦需求不断高速增长,草甘膦的市场景气度至少还可维持10年以上。

  随着孟山都专利在各个地区到期,孟山都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下降,草甘膦生产逐渐向低成本的国家尤其中国转移。在高利润的背景下,对于产能的扩大将使得未来竞争将较为激烈,主要是从工艺技术路线、规模、出口渠道等进行竞争。

  对于我国国内新入的草甘膦生产商,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原料/出口渠道的获取将是目前最大的障碍。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国家政策方面对于环评、安评,农药生产的登记证、许可证、定点生产资格的管制越来越严格。政策审批手续所需要的时间一般较长,需要1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

  原料获取方面,新安股份以及其他大型生产企业有自己的固定原料供应厂商。新进入的小厂商由于资金规模不足基本上不可能自建上下游一体的草甘膦生产线,而合作渠道也没有建立。在草甘膦需求增加,大厂商纷纷加大生产负荷或者通过别种方式增产之时,小厂商要想拿到稳定的原料,实行连续生产,但在原料供应方面就难以保证。

  出口渠道方面,我国的草甘膦产品主要是原药,一般供应给国外大型厂商来生产草甘膦制剂,并无法实现对农药使用者的直接销售。这个部分主要的制约在于:(1).我国海关出口规定实施配额制度,产品来源必须严格说明。对于无法获得国家审批的偷偷扩产的小厂商产品,很难通过海关出口。(2).不同生产厂家由于工艺不同、技术指标不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别较大。大型厂商一般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合作伙伴。若不同质量原药产品混用,则会增大生产中工艺控制成本,且不一定可以完全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综合来讲,这将是新入小厂商的最大障碍之一。

  从工艺的角度来分析,因为草甘膦生产专利技术众多,使用不同工艺都可以实现生产。但是,不同工艺之间以及同类工艺关键环节指标的差异,对于产品最后的质量和收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想要短时间内掌握国内较高水平的工艺不是可能的。所以可以预计,新进入者的工艺成本将被限定在一个较高的价格之上。

  另外,考虑污染治理的费用。公用工程的建设以及治污技术的开发都是一个较长期的工程,亦非短期之力可以实现。可以预计受巨大利润驱动的小厂商,即使上马了草甘膦项目,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成本将十分巨大。

  对于我国国内新入的草甘膦生产商,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原料/出口渠道的获取将是目前最大的障碍。考虑到新进入者技术积累不够造成的高工艺成本和环境处理成本,我们的判断是,即使在08年底有很多厂商受利益驱动打算/进行草甘膦项目的生产,也无法使得供需关系发生大的逆转。国内草甘膦行业的景气度起码可以延续一至两年。我们将密切关注行业趋势及可能的变化,为投资者及时提供信息。

  草甘膦(英文通用名称Glyphosate),又称农达、农民乐等,属芽后内吸非选择性高效广谱除草剂,具有广谱、低毒和无残留的特点。剂型有40%和10%的水剂,是有机类强内吸型茎叶处理灭生性除草剂。植物的绿色部分均能吸收此药。它可被茎叶吸收向下传导,杀死多年生深根植物的地下根茎;也可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蘖间进行传导,杀死未接触到药剂的分蘖或分枝。

  草甘膦属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几乎能有效防除所有一年生与多年生的禾本科、双子叶杂草及灌木等,能杀死世界上十大多年生深根性难除杂草。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获得新性状的植物。这一技术克服了植物有性杂交的限制,使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可将从细菌、病毒、动物、远缘植物、人类得到的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所以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2006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在22个国家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百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102百万公顷,增加了60倍之多。全世界转基因作物仅种子销售额到2006年已达63亿美元,是1995年的75倍。

  尽管与之相伴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与公众态度、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伦理、宗教等复杂因素交织为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2006年全世界人口已超过65亿。2050年有望达到90亿。到那时,全世界90%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有8.4亿人营养不良,13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诺贝尔奖获得者NormanBorlaug认为,要想满足全世界粮食的供应,粮食单产比1990年要提高80%,不可能寄希望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灌溉能力的提高。只能靠改良和选育出高产作物品种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利用生物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品种施行改造。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转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对部分农作物进行了精确的改造。创造出高产、优质、多抗性的农作物品种。其产品令人满意,能使种植者获得很大的利益。

  生物燃料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乙醇,主要通过甘蔗、玉米和其他作物产生的;另一种是生物柴油,主要从油料作物,如大豆和橄榄、棕榈中产生。

  生物技术对生物燃料的重要性在于生物技术能够使我们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产量和效益。生物技术在生物燃料获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益,大多贫困民众主要生活在乡村,大多数都是资源匮乏的小型自给农户、或是缺乏土地,完全依赖于农业和林业来谋生的农村劳动力。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未来可用于生产酒精和生物柴油的转基因能源作物种植面积将会有显著提高,一方面可以取代矿物燃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碳的再循环和固存。

  根据研究,生物燃料可使能耗的净节约率最高达到65%。生物技术将对全球环境变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2007年12月13日,在剔除对石油公司的不利条款后,美国参议院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新能源法案。白宫已表示,布什将批准修改后的能源法案。

  已被删除的税改条款规定,原先给予大石油公司的135亿美元的减税将被取消,转而用于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效率。由于参议院对法案作了部分修改,因此众议院下周将对新法案进行再次表决。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程序,新能源法案要成为法律,还必须经过总统签字批准。白宫已表示,布什将批准修改后的能源法案。

  在新能源法案EnergyIndependenceandSecurityActof2007中,提出了高级生物燃料的概念。在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常规生物能源的基础上,还强调了对于其他类型淀粉及糖类所制乙醇、纤维质生物燃料、生物质柴油、废弃物产生的乙醇、沼气、由某些有机物所制丁醇及其他醇类等非主流生物能源的应用。

  玉米杆和木头)都可以作为原料在生物精炼厂中转化成乙醇。这类原料大约可以满足美国1/4至1/3的原料需求,还需要开发有更高产量的新的能源作物。

  根据法案,到2022年,美国年产生物能源将达到360亿加仑,为06年产量的7倍。到2015年,半数以上新车将必须使用生物柴油混合率为85%的混合燃料,与现在通常20%的混合率相比提高4倍以上。

  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的成功应用集中在转基因农作物上,其种植面积和销售收入成倍增长,发展迅猛。

  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猛增1200万hm2(公顷),增幅为13%,达到了1.02亿hm2,首次突破1亿hm2大关;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首次超过了1000万户,1996年-2006年的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了5亿hm2,达到5.77hm2,实现了60倍的增长;各项生物技术的应用达到顶峰,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食物、饲料、纤维和燃料等作物的产量,并取得了多项里程碑式的成果。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共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罗马尼亚、西班牙、乌拉圭、墨西哥、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洪都拉斯、法国、巴西、菲律宾、捷克、葡萄牙、德国、斯洛伐克等22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包括11个发达国家和11个发展中国家。

  在这22个国家的1030万农户种植了超过1亿hm2的转基因作物。其中90%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的小型农户,其中包括680万中国农户,他们大多数都种植转基因棉花。同时,还有另外29个国家已经批准了相关法规,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产品来用作食品和饲料的加工原料,或进行环境试验。

  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情况看,2006年全球共有11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面积超过10万公顷。其中以美国的面积最大,达54.6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9.6%,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3.5%。

  尽管近年来美国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已从1998年的73.7%下降到了2006年的53.5%,但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大国的地位短期内仍将不可能动摇;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而居全球第二,2006年共种植18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3%,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7.6%;巴西2006年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全球第三,为11.5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3%,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1.3%;加拿大作物总面积为6.1百万公顷,占6%,居全球第四位;印度2006年共种植转基因作物3.8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2.3%,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3.7%,位居全球第五。上述5个国家2006年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共计达94百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92.2%。其余17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共约8百万公顷,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7.8%。

  从1996年到2006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持续增长。2006年,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0%,相当于4090万hm2。代表南半球3个大陆??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5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阿根廷、巴西和南非)在应用和研究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影响力日益提升,预示着今后全球对转基因作物将有一个良好的采用率和接受度。

  综合转基因作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面积差别,以及不同经济体对于粮食和能源的巨大潜在需求,我们判断,在2006年到2015年第2个10年的商业化过程中,转基因作物依然有巨大潜力。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持续增长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即使是以前禁止使用生物技术的欧盟也逐渐认识到转基因作物的优势。2006年法国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翻了几倍,达到了5000hm2。未来十年中,许多因素都会促使转基因作物的增长率远超早期的种植国。

  美国联邦政府批准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作物目前达15种,但200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以大豆、玉米、油菜四种。其他种类的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土豆、番茄、南瓜、木瓜、糖甜菜等,因种植面积很小而未进行相关的统计。

  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02百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12百万公顷,增长13%。在2006年转基因作物面积中,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油菜各有58.6百万公顷、25.2百万公顷、13.4百万公顷和4.8百万公顷,分别占57%、25%、13%和5%。2006年11个发展中国家共种植转基因作物40.9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11个发达国家共种植转基因作物61.1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

  就各种作物站全球转基因种植总面积来看,以转基因大豆占全球转基因植面积最大,共计58.6百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7.0%,占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57%。种植面积居第二位的是转基因玉米,2006年的种植面积达25.2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0%,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25.0%;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第三,为13.4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6%,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3.0%;居第四位的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为4.8百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0%,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5.0%。其他种类的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土豆、番茄、南瓜、木瓜、糖甜菜等,因种植面积很小而未进行相关的统计。

  就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例来看,2006年转基因大豆面积占全球大豆面积的63%,比200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转基因玉米占全球玉米总面积的18%,比20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转基因棉花占全球棉花总面积的38%,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转基因油菜占全球油菜总面积的18%,与2005年占比相同,但是面积增加了0.2百万公顷。

  1987年美国科学家把从矮牵牛中克隆出来的抗草甘膦的EPSP合成酶突变基因导入农作物取得成效。目前已从大肠杆菌分离出一个突变株,它含有抗草甘膦EPSP合成酶的突变基因,将其引入作物中。当使用草甘膦时,作物不受损害,又由于草甘膦无毒,无残留,易分解,不污染环境,因此人们对抗草甘膦EPSP合成酶基因的遗传操作十分重视。

  目前世界上多种商业作物具有耐草甘膦基因,这对促进草甘膦农药大量施用具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73%的转基因玉米、大豆、油菜可以抵御除草剂,其余转基因作物兼有两种基因。据报道,抗除草剂性状占主要转基因形状的78%,在加拿大抗除草剂油菜占62%。抗除草剂农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的大幅上涨,全球除草剂市场的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这对于中国草甘膦除草剂继续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可以说是很好的机遇。与此同时,杀虫剂的海外市场将进一步萎缩。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服务社(NASS)的最新调查数据,2006年调查的19个州种植的大豆面积中用除草剂处理的占98%,草甘膦二胺盐是应用最广的,占92%;水稻的种植面积草甘膦占比约23%;硬粒小麦施用面积约47%;其他春小麦施用面积30%;冬小麦施用面积15%。

  2005年调查的19个州玉米种植面积7650万英亩,97%用除草剂处理。

  调查面积占美国玉米总面积的93%。NASS在2002年调查了18个州,92%用除草剂处理。2004年除草剂总用量1158亿磅,2002年为1149亿磅。

  2004年,草甘膦成为继莠去津之后第二位广泛使用的玉米除草剂。调查面积的34%用草甘膦及其盐处理,2002年是19%。2005年草甘膦使用量2400万磅,比2002年翻番。

  2005年,草甘膦是最主要的棉花除草剂。在调查的9个州中,它的使用面积占棉花面积的76%,调查面积占美国棉花总面积的89%。下一个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是氟乐灵、敌草隆和二甲戊灵。这4个有效成分也是NASS在2003年调查的棉花最广泛使用的除草剂。

  在我国,草甘膦在80年代即有一定应用,但是由于草甘膦的广谱灭生性,施用时果树等作物常被误伤。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草甘膦的用量逐年增加。

  通过分析草甘膦的应用历史,可以看出是转基因作物的大幅引用为草甘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机会。根据我们的专业背景,结合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判断草甘膦在未来10年间仍将维持在除草剂中的主导地位,理由如下:

  极少作物产生抗性杂草与病虫害一样,也会对药物产生抗性。近年来,此问题日趋严重。1982年首次报道抗性杂草,当时仅有30种杂草产生抗性。1990年增至100种,1999年又增至171种,涉及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而其中以抗ALS抑制剂的杂草增长最快,跃居抗性杂草的第一位,占26%。

  草甘膦在这方面的表现十分出众。它虽然已被大面积广泛使用近3O年,却只有为数极少的个别杂草对它产生抗性。这一特性是相当难能可贵的。究其原因,首先是与其独特的作用靶标和机制有关。

  ..对人类、生态和环境表现友好微生物降解是草甘膦在土壤中转变的主要反应。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在长期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地区的土壤中,存在种类繁多的能耐受或降解草甘膦的细菌。草甘磷在土壤中的降解是广泛而迅速的。研究发现,草甘膦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C-N断裂生成氨甲基膦酸(AMPA)和C-P键断裂生成肌氨酸。这两种中间代谢物进一步代谢为磷酸、甘氨酸和二氧化碳等,为细菌提供磷源、碳源或氮源。降解微生物的种类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无色菌属、青霉属、嗜热菌属等,这些微生物能以草甘膦为唯一磷源生长。

  目前,草甘膦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额一直居农药之首。草甘膦的主导地位,不仅影响农药新品种的开发方向,而且对现有除草剂品种的市场格局造成较大冲击。考虑到草甘膦本身的优异特性、易降解性,以及新品种所带来的巨大的替代成本,我们可以判断草甘膦的寿命至少在10年以上。

  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仅可以降低高残留剧毒农药的使用、减轻农药使用过程中化石燃油消耗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可以降低农药使用总量,有利于少耕和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实施。

  不管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还是使用现有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常规生物能源或开发更高产量的新能源作物,都需要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

  考虑到环保因素以及生物安全性等诸多因素,以抗除草剂性状作物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已有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大面积种植会对新型除草剂品种开发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能预见草甘膦作为一种已大范围的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在短时间内不可替代。草甘膦产业将成为转基因作物蓬勃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草甘膦一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首位,预计全球需求量2010年将达100万吨。孟山都公司是最主要的草甘膦生产厂家。在美国有2家,在比利时,马来西亚,巴西和阿根廷各有1家,共6家制造厂,是世界草甘膦市场的龙头。其草甘膦自产产能20余万吨/年,占近40%左右的全球产能,它在除中国外世界许多国家均有其分支机构,它可直接和间接控制的世界草甘膦市场上所占份额达到70%以上。

  北美市场的草甘膦基本由孟山都供应,而中国草甘膦原粉主要供应给阿根廷等南美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阿根廷占1/3。但是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对于环保要求日趋严厉,导致了化工产业重心的转移,我国已经成为草甘膦原药生产大国。由于缺少在进口国的注册,中国草甘膦的出口大多通过第三方完成,国内企业出口依靠的是成本和价格优势,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我国生产的草甘膦原药供应给国际草甘膦生产厂家制取制剂,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取。

  和日本一些公司均对草甘膦的合成申请了大量专利。我国最早由沈阳化工研究院进行研究试验,并于1980年与江苏镇江江南化工厂合作,建立了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的10%草甘膦水剂生产装置。1987年沈阳化工研究院与浙江建德农药厂合作,开发了烷基酯法合成草甘膦路线年又开发了以亚氨基二乙酸(即IDA)为原料合成草甘膦的技术。

  根据我国有机合成工业发展所能提供的原料、在不同时期开发了不同的工艺路线、建设了各种不同路线的生产装置,形成了目前多种工艺路线并存的局面。虽然报导的草甘膦合成路线很多,但最终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工艺:即烷基酯法和IDA法。这两种工艺中根据原料和工艺条件不同又可分出许多合成路线,其主要路线及技术发展情况如下:

  全称甘氨酸-亚磷酸二烷基酯法,是以甘氨酸为起始原料,与多聚甲醛、亚磷酸二烷基酯经加成、缩合、水解制备95%的草甘膦。根据亚磷酸二烷基酯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条路线)亚磷酸二甲酯法(简称二甲酯法)

  该路线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工艺过程相对简单,三废较少,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草甘膦生产企业浙江新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均采用该路线生产,采取该路线生产的草甘膦占全国草甘膦年生产能力的80%左右。

  该路线与二甲酯法类似,主要是反应溶剂和一些工艺条件的区别,但由于其生产的产品色泽偏黄、固体收率偏低,未能得到发展,已基本被淘汰。3.1.2IDA法该工艺是指以亚氨基二乙酸(IDA)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制备双甘膦、再氧化生产草甘膦的合成方法。

  该法具有生产过程简单,以水为反应介质,操作方便等优点,是国外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特别是美国孟山都在全球共建有6套生产装置,全部采用IDA路线万吨。英国先正达也建有4万t/a的生产装置。

  该法的主要技术关键是亚氨基二乙酸的制备和双甘膦氧化制草甘膦,其中又包括了多种合成路线).亚氨基二乙酸(IDA)的合成亚氨基二乙酸国内外报导的合成方法很多,根据原料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条路线)一乙醇胺法;(6)二乙醇胺法等。

  氯乙酸法曾是我国最早采用的合成路线,但是由于总收率低、产生酸性废水等原因,未能在大装置上实现生产;氮川三乙酸法、氨代氯乙酸法、一乙醇胺法均由于原料价格和收率的原因,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氢氰酸法利用氢氰酸与甲醛反应先合成亚氨基二乙腈(IDAN),再水解得到IDA。但由于合成氢氰酸价格较贵,国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美国孟山都利用生产丙烯腈副产氢氰酸的优势,大力发展该路线,在世界上形成了优势地位,其单套装置生产能力达到1~2万t/a,目前有8万t/a的草甘膦是采用氢氰酸法生产的,英国先正达也有2万t/a的生产能力。

  二乙醇胺法是孟山都和先正达先后开发的合成技术,通过将二乙醇胺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脱氢反应制备IDA,国内众多的科研院校和生产企业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1997年由上海工程大学开发成功,打通了工艺路线,使催化剂的性能得到了提高。目前国内采取IDA路线的基本都采用二乙醇胺工艺,美国孟山都公司和英国先正达各有2万t/a的生产装置采用二乙醇胺工艺。

  2).双甘膦的合成(PMIDA)双甘膦主要改进在于使用亚磷酸和三氯化磷的区别。

  (1).浓硫酸氧化法;(2).过氧化氢氧化法;(3).贵金属(钯、铑等)氧化法;(4).活性炭氧化法;(5).电解氧化法。上述方法中,浓硫酸氧化法曾是我国草甘膦发展初期普遍使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反应简单,不用溶剂和催化剂,收率高成本低,但由于其很难得到固体草甘膦,导致水剂中杂质较多,水剂色泽偏深,影响了该工艺的推广和发展,目前该工艺的产量只占到全国产量的5%左右;贵金属(钯、铑等)氧化法、电解氧化法由于原料价格、催化剂活性筛选、生产成本等因素,我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活性碳空气氧化法曾是美国孟山都独家掌握使用的技术,具有技术先进、生产成本低等明显的优势。最近几年国内科研单位和部分企业也致力于该工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已实现了大装置的生产;过氧化氢氧化法是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法操作周期短、后处理简单,但是草甘膦收率偏低,特别是固体草甘膦收率偏低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中,二乙醇胺-IDA路线草甘膦生产工艺包括二乙醇胺催化脱氢(氧化)制得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盐(IDANa2)与PCl3、HCHO缩合成双甘膦(PMIDA),经氧化制得草甘膦。

  在两种主要的工艺路线:甘氨酸法和亚氨基二乙酸(IDA)法中,甘氨酸法的副产品氯甲烷对环境有较大污染,不符合国际上的环保标准;IDA法是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亚氨基二乙酸的合成可以从二乙醇胺或者亚氨基二乙腈获得,前者的源头是石油,后者的源头是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法的生产成本较二乙醇胺法每吨便宜1700元左右,相对于毛利率提高6个百分点,但无论是二乙醇胺还是亚氨基二乙腈,国内产能都普遍不足。原料二乙醇胺国内的产能很小,主要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IDA路线,也叫二乙醇胺路线,另一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甘氨酸路线甘氨酸法仍为主流

  甘氨酸几乎全部为国产,多聚甲醛部分进口,亚磷酸二甲酯大部分企业由配套厂自产。该工艺比较成熟,成本稳定,有价格竞争力。根据我们的统计,该路线万吨。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二甲酯工艺操作条件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在操作过程、设备等方面均有很大改进,草甘膦及其主要中间体亚磷酸二甲酯的生产过程中都要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果不加以好好回收利用,不仅导致物料损失,而且增加了环境污染。

  如在亚磷酸二甲酯生产过程中有氯化氢及氯甲烷两种副产物,可以通过将氯化氢用水吸收后获得含量接近30%的盐酸,再用于草甘膦合成的水解过程;氯甲烷在草甘膦脱醇水解中也有产生,经计算每生产1吨亚磷酸二甲酯副产氯甲烷0.46吨,每生产1吨草甘膦副产氯甲烷0.48吨,即生产一吨草甘膦就有0.94吨的氯甲烷产生。九十年代以前,这些氯甲烷都没有回收而白白放掉了,而且对环境产生了污染。通过技术改造,现在将副产物氯甲烷经洗涤、干燥、压缩等过程形成液体氯甲烷回收利用。该氯甲烷含量在99.5%以上,可用于合成有机硅单体以及羟甲基纤维素等。

  目前国内利用比较成功的有新安化工利用副产氯甲烷建成了10万吨/年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生产装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另一大副产物为甲缩醛,经蒸馏回收,可以直接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出售。

  利用连续催化精馏技术,分离得到了95%~99%甲缩醛,用于公司生产高浓度甲醛,并进一步制备多聚甲醛,再用于草甘膦生产,实现产品链的循环,降低了物料的消耗和成本。

  另外工艺过程中所用溶剂和催化剂等物料,经处理可回收循环使用。通过对回收工艺以及回收设备的改进,三乙胺的消耗逐步降到了(22~25)kg/t草甘膦;甲醇的消耗也降到了原有水平的三分之二。

  总之,通过回收、综合利用草甘膦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实现了循环经济,不但降低草甘膦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而且对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3.2.2IDA法工艺先进,但受进口成本制约,IDAN国内生产是转机

  IDA路线:主要原料是二乙醇胺和离子膜烧碱,辅助原料有盐酸、三氯化磷、液碱等。该路线主要原料二乙醇胺主要依靠进口,由于2005年我国对进口二乙醇胺开始征收反倾销关税,目前使用IDA路线生产草甘膦并出口的全部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操作。据统计,该路线万吨。

  近几年,IDA法工艺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如镇江江南、安徽华星、上海开普、浙江龙游绿得、启东韦恩、如东快达等公司等均建有2000t/a~5000t/a的IDA法草甘膦生产装置,它们基本都采用以二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经催化剂高压脱氢,再与亚磷酸(或三氯化磷)、甲醛反应制备双甘膦,最后经H2O2氧化制备草甘膦的工艺路线。

  这条路线国内研究最多,但由于我国受亚氨基二乙酸产量少的限制,IDA生产路线发展缓慢。最近几年由于二乙醇胺国内有批量生产,也带动了该路线的发展,实验室水平和生产水平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单步收率全部超过90%,生产成本有所下降。该路线的技术关键是脱氢催化剂的选择,如何筛选出反应转化率高、套用批次多、使用成本低的催化剂是技术的关键。

  目前已有催化剂的套用批次达到100批左右,单批反应收率达到92%以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制约该路线发展的还是二乙醇胺的价格,虽然售价大幅下降,但与二甲酯法比较起来,生产成本还是偏高。近年来,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天然气副产的氢氰酸合成了含量95%的亚氨基二乙腈,生产成本大大下降,因此将其通过水解反应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的工艺路线引起了国内企业的重视,并进行了生产试验。目前湖北、江苏等地数家企业已利用该工艺生产出草甘膦产品,并已有产品出口。

  活性碳空气氧化法具有技术先进、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过去一直由美国孟山都垄断,最近几年国内科研单位和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数家企业也致力于该工艺的研究,并且已建成了几套批量生产装置。

  草甘膦作为一个大吨位的农药品种,其主导生产工艺在不断改进,新工艺技术在不断进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

  深加工产业的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药行业的发展,2006年我国草甘膦行业继续快速发展。目前草甘膦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也是全球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农药品种。

  伴随需求的增长,我国草甘膦产能迅速增加,截至2006年底我国产能大约为30万吨,实际产量接近20万吨,其中近80%用于出口。随着产能的逐步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规模效益和循环经济的成本优势将逐步体现,总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价格将保持长期平稳。同时,随着国内对粮食产量需求的提高,预计未来草甘膦的国内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内销比例将逐年提升。现就2006年草甘膦行业生产、出口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3.3.1我国现在的草甘膦行业生产情况根据行业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草甘膦生产规模30万吨左右,占全球产能的45%。厂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湖北等省份。浙江新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

  近年来我国草甘膦行业扩产迅速,浙江新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乐山福华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农药生产企业的草甘膦新建及扩产项目均已在动工或处于酝酿阶段。在未来5年内,中国还有数个草甘膦扩产计划,若都付诸实施,中国的草甘膦产能将增加1016万吨,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30%左右,预计总产能将达到50万吨左右。

  3.3.2我国草甘膦行业出口情况2006年,我国草甘膦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草甘膦原药全年出口数量和创汇金额均再创历史新高。我国草甘膦出口地区达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阿根廷、马来西亚、美国、我国台湾省以及印度尼西亚列前五位。在传统市场中,南美、东南亚市场增速平稳,市场较为稳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主销市场中,美国市场增长十分迅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部分企业在美国获得了登记,这为打开美国市场取得了政策上的保障;二是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在美国生产的成本上涨,美国产能有所下降;三是美国市场需求上升。上述原因使得我国产品开始规模进入美国市场,这为我国农药行业今后拓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由于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的大幅扩大,使除草剂市场需求强劲,直接促进草甘膦销量大幅增长。

  草甘膦已成为我国农药出口中最大的品种,出口金额占到除草剂出口总金额的70%,再加上国际市场对草甘膦需求过去几年均以年均15%的幅度增长,都引发了国内许多化工企业的投资冲动。造成国内化工企业投资草甘膦冲动的还有价格因素。据海关统计,2006年上半年95%草甘膦原药出口共计3.14万吨,不含退税平均每吨价格2982美元(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吨28000元左右,比2005年同期相比每吨上涨千元左右。而到08年初,草甘膦原药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了80000元/吨的水准。由于环保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美国草甘膦企业他们采取从中国进口原药的方式来进行制剂的生产,才出现国内草甘膦企业开工率很高的局面。2005年我国原药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阿根廷、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而2006年出口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阿根廷、马来西亚,美国一跃成为我国草甘膦出口的最大国家。

  目前国内兴起草甘膦扩产热潮,行业前景被市场广泛积极看好,未来的成长性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炼。由于从技术和商业经济价值上看,世界目前尚无可以替代草甘膦的新除草剂品种,草甘膦需求不断快速地增长,草甘膦的市场景气度至少还可维持10年以上。

  随着孟山都专利在各个地区到期,孟山都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下降,草甘膦生产逐渐向低成本的国家尤其中国转移。

  因此,在高利润的背景下,对于产能的扩大将使得未来竞争将较为激烈,主要是从工艺技术路线、规模、出口渠道等进行竞争。

  对于我国国内新入的草甘膦生产商,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原料/出口渠道的获取将是目前最大的障碍。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国家政策方面对于环评、安评,农药生产的登记证、许可证、定点生产资格的管制越来越严格。政策审批手续所需要的时间一般较长,需要1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

  原料获取方面,新安股份以及其他大型生产企业有自己的固定原料供应厂商。新进入的小厂商由于资金规模不足基本上不可能自建上下游一体的草甘膦生产线,而合作渠道也没有建立。在草甘膦需求增加,大厂商纷纷加大生产负荷或者通过别种方式增产之时,小厂商要想拿到稳定的原料,实行连续生产,但在原料供应方面就难以保证。

  出口渠道方面,我国的草甘膦产品主要是原药,一般供应给国外大型厂商来生产草甘膦制剂,并没办法实现对农药使用者的直接销售。这个部分主要的制约在于:(1).我国海关出口规定实施配额制度,产品来源必须严格说明。对于没有办法获得国家审批的偷偷扩产的小厂商产品,很难通过海关出口。(2).不同生产厂商由于工艺不同、技术指标不同,产出的产品质量差别较大。大型厂商一般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合作伙伴。若不同质量原药产品混用,则会增大生产中工艺控制成本,且不一定可以完全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综合来讲,这将是新入小厂商的最大障碍之一。

  退一步讲,即使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报非常乐观的态度。那么从技术以及工艺的角度来分析,因为草甘膦生产专利技术众多,使用不相同工艺都能轻松实现生产。但是,不同工艺之间以及同类工艺关键环节指标的差异,对于产品最后的质量和收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想要短时间之内掌握国内较高水平的工艺不是可能的。所以能预计,新进入者的工艺成本将被限定在一个较高的价格之上。

  另外,考虑污染治理的费用。公用工程的建设以及治污技术的开发都是一个较长期的工程,亦非短期之力能轻松实现。可以预计受巨大利润驱动的小厂商,即使上马了草甘膦项目,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成本将十分巨大。

  在原有并不低的工艺成本之上附加了较高的环境污染成本,再加上之前所述对于原料/出口渠道的获取的障碍。我们的判断是,即使在08年底有很多厂商受利益驱动打算/进行草甘膦项目的生产,也无法使得供需关系发生大的逆转。国内草甘膦行业的景气度起码可以延续一年以上。

  我们会对行业趋势保持密切跟踪,向投资者及时提示投资机会的延续以及可能的风险。

  份等。目前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与华星化工和德固赛合作,计划在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建设2万吨/年的草甘膦装置。

  5.1新安股份新安股份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农用除草剂??草甘膦制造商,产品主要出口阿根廷(30%)、台湾(15%)、马来西亚(10%)和新加坡等地区。据调研,目前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膦产能7万吨左右/年,预计截至08年中期,公司拥有8万吨/年草甘膦产能。目前投入新建的镇江江南化工新厂区设计草甘膦产能5万吨/年(其中07年4月建成2.5万吨/年,08年中期建成2.5万吨/年),另外还将新建2万吨/年的IDA法草甘膦。公司草甘膦业务主要核心竞争力在于出口渠道优势和规模成本优势,新安牌和江南牌草甘膦在欧洲、北美具有一定影响力。

  草甘膦生产的副产品氯甲烷用于生产有机硅单体。生产1吨有机硅,需氯甲烷0.9吨、硅粉0.25吨。有机硅单体变成有机硅中间体比例2∶1。此项生产工艺能够为公司有机硅成本节约2000元/吨左右。

  公司另外一部分业务??有机硅。07年有机硅价格一路下行,主要是由于许多新进入小厂商为了获取市场,开打价格战所致。我们的判断,有机硅价格离底点已经不远。认为08年对于这一部分的预期要高于市场目前表现。

  新安股份具有规模优势、稳定的出口渠道和合作伙伴、循环经济优势,我们认为公司是一个具有长期成长优势的稳健型品种。

  华星化工现有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系列60多个产品,其中除草剂草甘膦是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华星化工目前草甘膦的产能为15000吨,产品90%以上出口到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少量内销。和阿合作的明年6月份投产(一期)二期要比一期延迟半年。

  华星化工成功取得与国际排名第二的草甘膦销售、生产企业阿丹诺合作的机会。与阿丹诺的合作成为华星化工业务的发展一大亮点。与阿丹诺的合作对华星化工主要有以下三点益处:

  建设资本上得到支持两者达成的合作意向为:华星化工与阿丹诺拟在华星化工工业园内投资设立安徽华星?阿丹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预计1600万美元,阿丹诺以现金出资,华星化工以现金、土地、实物资产出资,资金来源自筹或其他方式,双方出资各占50%;项目总投资预计为36210万元(折合外汇4526.3万美元)。

  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合资公司建设的年产量1万吨的2,4-D,产品全部由阿丹诺保证购买;建设的年产量4万吨的草甘膦,其中2万吨将由阿丹诺购买,另外两万吨由合资公司自行销售。

  互赢模式可能带来机会阿丹诺是全球草甘膦最大的生产、销售商之一,规模仅次于孟山都。与阿丹诺的合作,建立的是一种“上下游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阿丹诺公司实现了一种草甘膦原药生产线的“转移”;而华星化工既有可能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可以对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体制有所借鉴,增强公司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的效率。阿丹诺公司良好的销售渠道为公司将来产能扩张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具有在专心农药业务,不断做大做强的长远战略。草甘膦是公司在深入研究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后的决策,而非单纯的追逐利润行为。公司为草甘膦项目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储备与公用项目开发建设。

  通过对于国际市场转基因作物发展前途的研究和判断,公司早在03年就开始了对于草甘膦技术的研究。公司自主研发的空气氧化法,效果与孟山都的专利较为接近。而在05年,针对草甘膦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公司就已经开始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在农用、医用、卫生用菊酯业务上,由于前几年小厂家混乱的价格战,导致此部分利润较低。但是长期价格混战使得一批小厂家元气大伤,公司依靠技术创新、高效管理以及合理的产品结构度过了困境,并已经以产品的优秀竞争力取得了市场的主导线万吨/年草甘膦项目明年3月投产,产率80%,贡献至少7000万元的税前利润。

  1).产率高、稳定运行可预期。虽然是08年上半年开工的新装置,但是结合我们对于工艺的了解以及对公司的判断,我们认为投产之后公司的产率将保持在行业内相同新装置的较高水平,并且装置稳定运行对利润产生持续贡献。2).产品质量过硬。根据我们之前的判断,草甘膦行业在08年将持续景气。

  虽然这样的趋势之下,产品质量产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对于确定国际长期合作伙伴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3).综合成本低。公司所具有的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可以保证各项环节收率水平较高,耗料少,降低工艺成本,这是其一。其二,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虽然多种技术均能轻松实现草甘膦的生产,小企业即使拿到了国家的生产许可,也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污染问题。公司由于一早已开发了污染治理技术,所以综合成本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4).后期扩产亦有可能。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技术、较为完善的污染治理解决方法、综合成本低的多种优势,我们认为这对公司后期扩产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1.5万吨虽然相对于国内其他草甘膦生产企业量并不算大,但我们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公司大力发展草甘膦业务的开端,因此我们将保持重点关注。

  老厂现有一条1.2万吨/年生产线年四季度停产),新厂一条3万吨/年生产线月投产)走甘氨酸路线万吨/年的生产线年上半年投产)走IDA路线渝三峡

  渝三峡从传统油漆业务转向甘氨酸法草甘膦技术的上游原料生产。公司新建5万吨/年天然气合成甘氨酸项目。目前所有土建工程、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清水试车,已经完毕。对于投物料试车之后稳定产出情况,仍待观察。

  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